小庵深住乱峰西,古木逢春叶未齐。
记得去年三月里,松花满树杜鹃啼。
小庵深住乱峰西,古木逢春叶未齐。
记得去年三月里,松花满树杜鹃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山中景象。诗人以“小庵深住乱峰西”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隐秘而幽静的山中小屋,位于群峰环绕之中。接着,“古木逢春叶未齐”一句,不仅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循环更替。通过“叶未齐”这一细节,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春天特有的不完整之美。
“记得去年三月里,松花满树杜鹃啼。”这两句则将读者的记忆拉回到一年前的同一时节,那时松树上满是盛开的花朵,杜鹃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还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山林氛围,让人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片远离尘嚣的净土之美。
吴波浮动,看中流翻月,半江金碧。
醉舞空明三万顷,不管姮娥愁寂。
指点琼楼,凭虚有路,鲸背横东极。
水云飘荡,阑干千丈无力。
家世回首沧洲,烟波渔钓,有鸱夷仙迹。
一笑闲身游物外,来访扁舟消息。
天上今宵,人间此地,我是风前客。
涛生残夜,鱼龙惊听横笛。
乡村腊月二十五,长竿然炬照南亩。
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萤。
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
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
夜阑风焰西复东,此占最吉馀难同。
不惟桑贱谷芃芃,仍更苧麻无节菜无虫。
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
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
海内閒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
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藓晕重。
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
一源甚澄静,数步忽潺湲。
此异孰可穷,观者增恭虔。
锦鳞无敢钓,长生同水仙。
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
我来动所思,致主愧前贤。
大道果能行,时雨宜不愆。
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