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中彝兄三首·其二》
《哭中彝兄三首·其二》全文
宋 / 汪炎昶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我方缠世故,而已返于真。

亦岂异流俗,自难逢若人。

病多犹嗜学,客至不知贫。

毫发犹无愧,情钟骨肉亲。

(0)
注释
我:自己。
方:已经。
缠:纠缠。
世故:世俗事务。
真:纯真。
亦:也。
岂:难道。
异:不同。
流俗:一般人。
若人:那样的人。
病:疾病。
多:多。
犹:仍然。
嗜:喜好。
学:学习。
客:客人。
至:到来。
不知:不觉。
贫:贫穷。
毫发:极其细微。
犹:还。
无愧:没有愧疚。
情:情感。
钟:专注。
骨肉亲:亲人。
翻译
我已深陷世俗的纷扰,但内心回归了纯真。
我也并非与常人不同,只是难以遇到像他那样的人。
尽管疾病缠身,我还是热爱学习,有客人来访也不觉得贫穷。
即使微不足道,我仍毫无愧疚,因为亲情最是深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炎昶的作品,名为《哭中彝兄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哀痛之情。

“我方缠世故,而已返于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生前的点滴往事依然记忆犹新的情感,同时也表示了对于逝者的不舍与哀悼,认为逝者已经回归到了本真的状态。

“亦岂异流俗,自难逢若人。”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不舍,觉得在世间寻觅这样的人非常困难,流露出了对于逝者独特品质的赞美之情。

“病多犹嗜学,客至不知贫。” 这两句描绘出逝者的形象,即便是在多病的情况下,对于学习依旧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即使在客居他乡、不为人知的困境中,也从未改变过对知识的渴望。

“毫发犹无愧,情钟骨肉亲。”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逝者情感上的高度评价和个人品德的认可,即便是在微小如毫发的事情上,逝者也从未有过半点愧疚之心,同时,诗人的内心深处对于逝者的情感也是根深蒂固,与亲人骨肉相连。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描绘和怀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思与对逝者高洁品格的赞美。

作者介绍

汪炎昶
朝代:元

猜你喜欢

桂阳劝农

雨耨风耕病汝多,谁将一一手摩挲。

幸因奉令来循垄,恨不分劳去荷蓑。

凉德未知年熟不,微官其奈月桩何。

殷勤父老曾无补,待放腰镰与醉歌。

(0)

烛影摇红.寿元实通判母

风月堂中,画屏不动香猊吐。

珠翘环拥蕊宫仙,双鬓青如许。相对童颜寿侣。

看庭前、绯袍拜舞。十洲三岛,柳探春时,梅欺雪处。

甲子花周,自从今日重新数。

碧瑶杯重翠涛深,笑领飞琼语。此去华筵喜聚。

听传宣、云间紫府。万分如意,凤诏便蕃,香轩容与。

(0)

使君有诗复次韵

诗播乐职闻子渊,贵耳底用泥古先。

吾宗使君当世贤,援今辈古敢间然。

祖武孙谋有源水,功名济美方未已。

即今朝野属望深,简斋仙人真不死。

诗律欲并元刘驱,郡政坐使豚鱼孚。

编辑妙制纪殊绩,瘖不措手吾非夫。

壮岁毫端有神物,才与年衰此心屈。

伸纸索句颇强颜,漫把清明誉天日。

(0)

八月十二日夜偕客赏木犀八首·其二

谢兰潘璧少年场,玉麈金罍度夜央。

老子遽能忘此兴,且容投杖唤胡床。

(0)

谢赵使君

欲落未落雪迫人,将尽不尽冬压春。

风枝冰瓦有去鸟,远坊穷巷无来人。

忽闻叩门声遽速,惊鸡透篱犬升屋。

使君传教赐薪炭,妓围那解思寒谷。

老身曲直不足云,冷窗冻壁作春温。

定知和气家家到,不独先生席作门。

(0)

偏爱君家碧玉盘,建溪云脚未尝乾。

书生自恨无金换,聊以诗章乞数团。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