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八字探韵各赋二诗仍复相次八韵某分得哉萧二字·其三》
《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八字探韵各赋二诗仍复相次八韵某分得哉萧二字·其三》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白发谙冷暖,苍皮贮阳秋。

中年已如此,一饱更何求。

把菊悼飞叶,微行遵远流。

此非柴桑里,乃有渊明俦。

(0)
注释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谙:熟悉,深知。
冷暖:人生的喜怒哀乐。
苍皮:形容皮肤因岁月而显得苍老。
阳秋:秋季,也象征岁月。
中年:指人生的成熟阶段。
一饱:基本的生活满足。
何求:还需要什么。
把菊:手执菊花,表达哀思。
悼:悼念,哀悼。
飞叶:飘落的树叶,象征时光流逝。
微行:低调出行,不引人注意。
遵:遵循,顺着。
远流:深远的河流,比喻人生道路。
柴桑里:指陶渊明的故乡柴桑县。
渊明俦:像陶渊明一样的人。
翻译
满头白发深知世间冷暖,皮肤如苍老的树皮储存着秋天的阳光。
到了中年已经这样,吃饱穿暖还有什么奢望呢?
手持菊花悼念飘落的叶子,低调出行遵循深远的河流。
这里并非陶渊明的柴桑故居,却也有与他相似的人物存在。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中年人在秋日赏菊时的感慨。"白发谙冷暖,苍皮贮阳秋"表达了时间流逝和身体渐衰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界秋天温暖而又寓含凉意的矛盾之美。"中年已如此,一饱更何求"则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的坦然与放弃。

"把菊悼飞叶,微行遵远流"中的"把菊"指的是赏玩菊花,这里不仅仅是在描写菊花,更是在表达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生命易逝的哀伤。"微行遵远流"则是说小步慢行,追随着那悠长而又渺茫的水流之中,这里的"遵远流"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

最后两句"此非柴桑里,乃有渊明俦"中的"此非柴桑里"指的是这里不像传说中的仙境,而是"乃有渊明俦",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深刻感受和欣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秋天景色的描绘,以及个人生命体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怀聂道录二首·其二

夜鹤朝猿伴苦吟,碧窗静锁绿云阴。

青精可饭药资乏,黄独无苗山雪深。

岂有故人分禄米,但闻隐士寄焦琴。

相思一夜生春草,明月满街天籁沈。

(0)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二

鼓刀战牧野,采薇饿西山。

出处各有意,喋喋俱空言。

不如得美酒,一醉终馀年。

贤愚死则已,死去知谁传。

(0)

暇日饮酒辄用靖节先生韵积二十首·其一

世路日已迫,吾行将安之。

醉乡无畔岸,俗似太古时。

一廛昔愿受,或者当在兹。

在兹竟卜筑,何为复狐疑。

但得酒杯在,无螯还可持。

(0)

道中不见山水

有山无水山枯槁,有水无山水汗漫。

此处无山亦无水,风砂捲地鼻生酸。

(0)

车行济州道中即事

客里休歌行路难,未容归梦绕江南。

荆筐蔽弩人媒雉,桃叶悬门女饭蚕。

故国山河今尚在,残春道路暑先酣。

新诗收拾中州事,归与乡人细细谈。

(0)

奥屯周卿提刑去年巡历绩溪回日有诗留别今依韵和呈

皇华曾为歙山留,笑杀扬人汎汎舟。

偶话后天非定位,悬知此辈固清流。

一灯雪屋虫声细,疋马晴川草色秋。

倚杖儒宫桥下水,梦魂须忆旧来游。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