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鹫峰曾见,金粟如来,犹有英烈。
碧玉琅玕,点缀碎琼屑。
不御纷华,独餐沆瀣,比众芳殊别。
好向凉宵,无风无雨,宜露宜月。
身在山中,名香天下,全似幽人,一种修洁。
解使多愁,对此亦纾悦。
绿绮窗前,乌云鬓侧,休为玉人折。
剩赋新词,满倾佳醑,为成三绝。
自鹫峰曾见,金粟如来,犹有英烈。
碧玉琅玕,点缀碎琼屑。
不御纷华,独餐沆瀣,比众芳殊别。
好向凉宵,无风无雨,宜露宜月。
身在山中,名香天下,全似幽人,一种修洁。
解使多愁,对此亦纾悦。
绿绮窗前,乌云鬓侧,休为玉人折。
剩赋新词,满倾佳醑,为成三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咏叹山中修道生活的诗句,充满了超脱世俗、洁净高雅的情怀。
"自鹫峰曾见,金粟如来,犹有英烈。碧玉琅玕,点缀碎琼屑。"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景象,鹫峰之巅,或许是诗人心目中的一处道观,金粟如来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神圣感,而碧玉琅玕点缀碎琼屑,则是一幅精致绝伦的画面,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不御纷华,独餐沆瀣,比众芳殊别。"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不追随那些繁复而浮华的事物,而是独立于世间之外,享受着清净无为的存在。
"好向凉宵,无风无雨,宜露宜月。身在山中,名香天下,全似幽人,一种修洁。" 这段诗句描绘了一幅深夜中的宁静图景,诗人喜爱这样的夜晚,没有风没有雨,只有适合赏月和沐浴清凉露水的时刻。在这平静中,身处山林之中,却能名闻天下,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解使多愁,对此亦纾悦。绿绮窗前,乌云鬓侧,休为玉人折。剩赋新词,满倾佳醑,为成三绝。"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即便是世事纷扰,也不会对这份宁静的生活感到烦忧。绿绮窗前,乌云鬓侧,是一幅幽深的画面,而休为玉人折,则是在劝慰那位可能因诗人而感伤的人。最后几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创作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享受。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道观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高洁、远离尘世的理想。
白鹦鹉,陇西来,金笼驯养无人开。
绮窗谈舌学人语,字字分明如处女。
一朝持入沈香亭,玉环自教蜜多经。
解听月殿霓裳曲,惯识梨园羯鼓声。
无端羽化冲霄去,?在碧桃花落处。
陇头迢遰陇云深,无复重栖旧时树。
庭草何由致此祥,云英今日嫁裴航。
风流总是神仙骨,时世都随富贵妆。
百子帐开脂粉气,同心带绾郁金香。
尔家翁婿如冰玉,庆拜花前举寿觞。
春来看山奚独后,佻狭少年岂不有。
云山登眺本清事,今朝始逢知己友。
共操小舸过西郊,抵岸芒鞋竞行走。
群峰云拥怒猊攫,高松风撼长鲸吼。
谩携仙子采乐筐,愿缩天人散花手。
磴危苔滑侧身缘,力疲仰叹前无偶。
翠微深处耸招提,殿宇虚明敞窗牖。
到时少憩借禅床,老衲呼茶我需酒。
一尊未罄起吟哦,任使流光换辰酉。
乘兴去探法雨泉,蜿蜒泻出苍厓口。
洄湍响激玉霄琳,舞沫逆洒山椒杻。
谅兹幽胜天所畀,恣意饱观宁用趣。
况皆无辱又无荣,故乡佳景耽宜久。
讵因贬谪抱羁忧,全胜当年柳州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