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初成祝愿回,十年辛苦共城隈。
事师似此方言德,及物其如只有才。
玉镜天高侵短鬓,金风人健乐春台。
担头狼狈还牵引,且对芳辰意暂开。
慈氏初成祝愿回,十年辛苦共城隈。
事师似此方言德,及物其如只有才。
玉镜天高侵短鬓,金风人健乐春台。
担头狼狈还牵引,且对芳辰意暂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解虎监院的深情厚谊与敬仰之情。首联“慈氏初成祝愿回,十年辛苦共城隈”中,“慈氏”指佛祖,这里借指解虎监院,表达了对解虎监院初次成愿时的祝福与共同经历的艰辛岁月。颔联“事师似此方言德,及物其如只有才”则赞美了解虎监院在道德修养上的成就以及才华横溢,通过“似此”和“其如”这样的词语,强调了这种品质的难得与珍贵。
颈联“玉镜天高侵短鬓,金风人健乐春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解虎监院比作高悬的玉镜,虽时光流转,却依然保持清高与智慧;同时,也以“金风”象征着解虎监院的健康与活力,以及在春天的舞台上带来的欢乐。尾联“担头狼狈还牵引,且对芳辰意暂开”则描述了解虎监院在困难时刻给予的帮助与支持,以及在美好时光中的暂时欢愉与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解虎监院的赞美与感激,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与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了明代僧人对于师长的尊敬与追随,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绿酒莫辞今日醉,黄金难买少年狂。
清歌惊起南飞雁,散作秋声送夕阳。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