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山堪筮宅,祔葬未违亲。
幸有全归日,嗟非不朽人。
云开千嶂暖,水漾一溪春。
筑室先居此,三年待返真。
无山堪筮宅,祔葬未违亲。
幸有全归日,嗟非不朽人。
云开千嶂暖,水漾一溪春。
筑室先居此,三年待返真。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题为《于两大人冢旁作予生圹书示儿辈(其五)》。诗中表达了对先人的追思与对身后事的安排。
首联“无山堪筮宅,祔葬未违亲”,诗人感叹找不到合适的山地作为自己的墓地,但为了遵循传统,将自己与先人合葬,没有违背孝道。这里体现了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对祖先的敬仰。
颔联“幸有全归日,嗟非不朽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即将归于尘土的感慨,庆幸自己能够回到先人的身边,同时也对自己未能成为永垂不朽的人感到遗憾。这种对生命有限性的认识,以及对永恒价值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
颈联“云开千嶂暖,水漾一溪春”,描绘了一幅自然美景,云雾散去,群山温暖,溪水荡漾,春意盎然。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死后世界的一种美好想象,暗示了诗人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享受到宁静与和谐。
尾联“筑室先居此,三年待返真”,表明诗人已经为自己规划了墓地,并期待着三年后灵魂得以安息,回归真正的平静与安宁。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于死亡的坦然接受,以及对于死后世界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以及家族传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
底用荒村访野坟,青编相对俨如存。
当年但识清谈乐,今日方知节概尊。
千载腐儒空吊古,几章冷语自消魂。
便当僇力清河洛,一洗新亭旧泪痕。
天与多才,不合更与,殢柳怜花情分。
甚总为才情,恼人方寸。早是春残花褪。
也不料、一春都成病。
自失笑,因甚腰围半减,珠泪频揾。难省。
也怨天、也自恨。怎免千般思忖。
倩人说与,又却不忍。拼了一生愁闷。
又只恐、愁多无人问。
到这里,天也怜人,看他稳也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