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把酒杯凭夜月,每将诗思泥春风。
襄阳乐事经过尽,岘首烟花倒泻空。
犹疑波底鲛人泪,滴在衣裳半欲零。
春明门外襄阳路,落日秋风送客归。
长把酒杯凭夜月,每将诗思泥春风。
襄阳乐事经过尽,岘首烟花倒泻空。
犹疑波底鲛人泪,滴在衣裳半欲零。
春明门外襄阳路,落日秋风送客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悲凉的情感。开头两句“长把酒杯凭夜月,每将诗思泥春风”表达了诗人在明月之下举杯独酌,以诗思寄托春日的愁绪。这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逝去岁月无奈的心境写照。
第三句“襄阳乐事经过尽,岘首烟花倒泻空”则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繁华落尽的情怀。襄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乐事”指的应是往日的繁盛景象,但如今却已成过眼云烟,岘首(即襄阳城头)的烟花似乎也随风飘散,一切皆归于空无。
接下来的两句“犹疑波底鲛人泪,滴在衣裳半欲零”则是对历史上悲剧人物的同情和联想。鲛人即古代传说中能泣出珍珠的神秘生物,这里的“鲛人泪”象征着深沉的悲哀,而这泪水似乎已经渗透到诗人的衣物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深切感受。
最后两句“春明门外襄阳路,落日秋风送客归”,则是对逝去岁月和失落美好的无尽留恋。春明门是古代襄阳城的一座城门,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城门之外,望着通往襄阳的道路,感受着夕阳和秋风中的淡淡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襄阳历史的回忆,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绪交织:既有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历史悲剧的沉痛感受,同时又不免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这正是唐代诗人陈标在长安之后的流放生活中所产生的深刻情感。
红深翠浅浣花春,投老相逢过所欣。
有许精神宜半睡,无多酝藉莫全醺。
涵渟芳露须饶月,笼护晴晖不碍云。
成就化工真富贵,天香更与牡丹分。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