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岁云秋,京华节奔走。
习静思古人,渐觉诸缘丑。
扰扰学名争,一事无能取。
持此食衣馀,何禆智与寿。
耳目本聪明,俗心自尘垢。
而有憧憧交,旦昼驱之走。
托权于世人,强身其左右。
世情相爱少,抱拙况非友。
不忖一物孤,犹云命不受。
尝观鼓物情,其初宁薄厚。
濡动责雨风,栽倾固不偶。
所以古至人,道力深所有。
贵我答天心,天亦为先后。
至今读其书,居然性灵久。
及兹未远涂,前修作内守。
今人亦不争,古人亦不朽。
乙亥岁云秋,京华节奔走。
习静思古人,渐觉诸缘丑。
扰扰学名争,一事无能取。
持此食衣馀,何禆智与寿。
耳目本聪明,俗心自尘垢。
而有憧憧交,旦昼驱之走。
托权于世人,强身其左右。
世情相爱少,抱拙况非友。
不忖一物孤,犹云命不受。
尝观鼓物情,其初宁薄厚。
濡动责雨风,栽倾固不偶。
所以古至人,道力深所有。
贵我答天心,天亦为先后。
至今读其书,居然性灵久。
及兹未远涂,前修作内守。
今人亦不争,古人亦不朽。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秋日燕邸咏怀十诗各系以题》中的第一首,主题为“思古”。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和对当今社会风气的感慨。
首句“乙亥岁云秋,京华节奔走”描绘了秋天京城繁忙的景象,引出诗人内心的思绪。接着,“习静思古人,渐觉诸缘丑”表达了诗人通过静心思考古人智慧,逐渐认识到世俗事物的浅薄和丑陋。
“扰扰学名争,一事无能取”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为了名利而争斗,却一事无成的现实。诗人感叹于这种现象,认为在物质生活之余,智慧与长寿才是真正的价值。
“耳目本聪明,俗心自尘垢”强调了个人内在品质的重要性,指出即使感官敏锐,如果心灵被世俗污染,也会变得庸俗不堪。接下来,“而有憧憧交,旦昼驱之走”描述了人们在世俗交往中忙碌奔波,迷失自我。
“托权于世人,强身其左右”表达了对权力和地位的依赖,以及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现象。诗人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种行为破坏了人际关系的纯洁。
“世情相爱少,抱拙况非友”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情感的现状,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诗人感叹于当今社会中真挚友谊的稀缺。
“不忖一物孤,犹云命不受”表达了对个体孤独感的反思,以及对命运的无奈。诗人认为即使面对孤独,也不应轻易放弃对生活的追求。
“尝观鼓物情,其初宁薄厚”通过比喻,说明事物的初始状态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后续的发展。诗人以此提醒人们,不应过分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应深入理解其本质。
“所以古至人,道力深所有”赞扬古代圣贤拥有深厚的精神力量,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诗人认为,正是这种力量使他们超越了世俗,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贵我答天心,天亦为先后”表达了诗人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认同,认为尊重自我,顺应天意,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和智慧。
“至今读其书,居然性灵久”强调了阅读古代经典著作对于提升个人精神境界的作用。诗人认为,通过阅读,可以汲取古代智慧,使心灵得到持久的滋养。
“及兹未远涂,前修作内守”表达了诗人希望追随先贤的脚步,坚守内心的原则,不随波逐流。
最后,“今人亦不争,古人亦不朽”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如智慧、道德)将永远流传,不会因时间而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向往和对当今社会问题的反思,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万山蟠兮新此一丘,吁嗟乎,吉士兮灵辰不留。
佳城郁郁兮马局不进,前冈隐隐兮牛眠是求。
竁蜿蜒兮有隧,枕皋隰兮沃流。
东望兮庐舍,西望兮松楸。
白云兮生死同壑,黄垆兮杖屦昔游。
孤哀哀兮罔极,悼愁愁兮千秋。
怅素绋兮莫执,相尔些兮商谣。
大专肫肫分四气,曜灵西征驾新霁。
人间万宝告成时,白帝畴功有良贵。
后皇嘉惠放一头,蜺旌鸾毂恣晨游。
蜀锦步帐数千里,烂然一抹眼波流。
玉容沐露月梳晓,翠袖蹁跹舞微笑。
云舒霞卷竞芳秾,照水迎风为谁好。
水中木末眩骚人,拒霜宜霜名字新。
平生不识春宵暖,甘随青女嫁花神。
易岩胸中五千卷,景物驱归句中鍊。
赏花不是少年心,见花依旧少年面。
石丁作主事难凭,子高那是梦仙瀛。
何如醉乡自广大,幕天席地山为屏。
诗魂醒处风光转,梅花已筑受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