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自徘徊,迢遥与愁接。
照见西林秋,疏疏落寒叶。
光阴自徘徊,迢遥与愁接。
照见西林秋,疏疏落寒叶。
这首诗《对月》由清代诗人王庭所作,描绘了诗人面对明月时内心的感慨与思绪。
首句“光阴自徘徊”,以“徘徊”二字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仿佛在原地踱步,既暗示了时光的不待人,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迢遥与愁接”一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通过“迢遥”一词,不仅指空间上的遥远,更暗含了情感上的距离与隔阂,与“愁”字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与孤独感。
“照见西林秋,疏疏落寒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境。诗人借月光映照下的秋景,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略显凄凉的画面:西林(可能是指寺庙)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秋风中稀疏的落叶随风飘落,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落叶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短暂,与“秋”这一季节相呼应,增添了诗作的季节感和时间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下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唐·韩愈】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https://shici.929r.com/shici/2hVxrZBE9.html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分忧馀刃又从公,白羽胡床啸咏中。
綵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
渚宫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几丛。
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
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
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