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清晓至黄昏,閒坐閒眠深闭门。
犹子雨中来息担,老夫镫下起开樽。
故山坟墓何人守,旧宅园亭几处存。
问答恍然如隔世,若非沈醉定消魂。
自从清晓至黄昏,閒坐閒眠深闭门。
犹子雨中来息担,老夫镫下起开樽。
故山坟墓何人守,旧宅园亭几处存。
问答恍然如隔世,若非沈醉定消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翥的《舍侄来》,描绘了诗人从清晨到黄昏闲居在家,侄子冒雨前来歇息的情景。诗人通过写自己在听到侄子敲门声后,从灯下起身迎接,反映出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对故乡旧事的深深怀念。
首句“自从清晓至黄昏”展现了时间的推移,诗人度过了一整天的闲适时光;“閒坐閒眠深闭门”则体现了他的隐逸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两句“犹子雨中来息担,老夫镫下起开樽”,生动描绘了侄子艰辛劳作后到访,诗人热情款待的场景,流露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故山坟墓何人守,旧宅园亭几处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感慨,暗示了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沧桑感。最后两句“问答恍然如隔世,若非沈醉定消魂”更是深化了这种时空距离感,诗人仿佛与过去的自己在对话,只有在沉醉中才能暂时忘却现实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生活细节传达出浓厚的亲情和乡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