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此日在高山,更不登临但倚栏。
百岁定知黄菊在,一瓢且对白云寒。
雁辞玉塞空秋草,犬吠霜钟起夜坛。
底事暂随吟望处,风流不与夕阳残。
年年此日在高山,更不登临但倚栏。
百岁定知黄菊在,一瓢且对白云寒。
雁辞玉塞空秋草,犬吠霜钟起夜坛。
底事暂随吟望处,风流不与夕阳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重阳节在高山之上的独特心境和景致。首句“年年此日在高山”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暗示着诗人对这一特定节日和地点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接着,“更不登临但倚栏”则透露出诗人选择以静观的姿态面对自然,或许是因为某种情感或思考的需要,使得他不愿过多地参与外界的活动。
“百岁定知黄菊在,一瓢且对白云寒”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黄菊常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而“一瓢”则可能代表简朴的生活态度,与“白云寒”形成对比,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意境。这里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雁辞玉塞空秋草,犬吠霜钟起夜坛”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大雁南飞,秋草萧瑟,犬吠声中,霜钟响起,夜坛上似乎有人在祭祀或冥想。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然变迁的感慨。
最后,“底事暂随吟望处,风流不与夕阳残”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沉思和感悟,似乎在问自己为何会在此时此刻驻足凝视,是否因为这景色中的某种风流韵致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时间流转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南湖侍御之诸孙,偶然堕落浮屠门。
虽然堕落浮屠门,依旧忠孝光大伦。
请看龙象纷蹴踏,座下何止三千人。
上瓣香终莫有分,以待海岸居士大善根。
辗然一晤传秘薪,比之妙喜得横浦,峨眉天半倍觉军持尊。
敬致一瓣香,上绍龙池君。
是谁足称后来秀,莫令海岸孤另伤寡群。
里中徐郎其殆庶,颠狂之中蕴道真。
俯视馀子陆陆如秋蚊。再寄一瓣香,以接西江云。
忽然不周山崩天柱折,恒河之沙亦狂奔。
海岸一瓣香,金刚洗出刀山痕。
南都半壁足慰钟山魂,徐郎一瓣香鹖冠。
闯入苍头军会稽,甲盾足陪胥江神。
重泉相逢定一笑,径山双虹贯日轮。
《雪峤和尚双瓣香行》【清·全祖望】南湖侍御之诸孙,偶然堕落浮屠门。虽然堕落浮屠门,依旧忠孝光大伦。请看龙象纷蹴踏,座下何止三千人。上瓣香终莫有分,以待海岸居士大善根。辗然一晤传秘薪,比之妙喜得横浦,峨眉天半倍觉军持尊。敬致一瓣香,上绍龙池君。是谁足称后来秀,莫令海岸孤另伤寡群。里中徐郎其殆庶,颠狂之中蕴道真。俯视馀子陆陆如秋蚊。再寄一瓣香,以接西江云。忽然不周山崩天柱折,恒河之沙亦狂奔。海岸一瓣香,金刚洗出刀山痕。南都半壁足慰钟山魂,徐郎一瓣香鹖冠。闯入苍头军会稽,甲盾足陪胥江神。重泉相逢定一笑,径山双虹贯日轮。
https://shici.929r.com/shici/NNNtqEaPU.html
一花开湖尾,千杨映绿浔。
孤霞照幽步,春风荡远阴。
鳞鳞渚云合,淼淼平湖深。
不知水影外,犹受天光㑴。
游目极东隅,颇闻岱西岑。
石楼瞰海日,礀户窥花林。
春岩滴幽窦,草木蒙清音。
云峰不可见,高原谁为寻。
时有渔帆逝,远接鸥鸟沈。
苍烟忽暝色,惆望空劳心。
红冷桃花血,拨檀槽、重歌轶事,是何雄杰?
凤泊鸾飘侯门女,甘学枯禅面壁。
还惨过、孤臣辞国。
烽火烧残鸳鸯牒,剩千山杜宇三更泣。
巾帼操,愧麾节。
莫邪独跃龙文铁,尽输他、倡随师弟,鱼肠同穴。
宗社已墟家安在,儿女情缘悟彻。
算共转、光音初劫。
剩水残山重黄梁,问他年谁拾降王骨?
叹天道,总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