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中一梦醒,知君浑不负苍冥。
村醪且去随时饮,涧水重来洗耳听。
俗眼任他终日白,山光还似旧时青。
从教门外尘如海,坐向空斋阅圣经。
名利场中一梦醒,知君浑不负苍冥。
村醪且去随时饮,涧水重来洗耳听。
俗眼任他终日白,山光还似旧时青。
从教门外尘如海,坐向空斋阅圣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名利场的超脱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首句“名利场中一梦醒”,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从世俗的追逐中觉醒,认识到名利并非生命全部价值。接着,“知君浑不负苍冥”一句,表明诗人深知自己并未辜负上天赋予的生命意义,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村醪且去随时饮,涧水重来洗耳听。”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选择在乡村小酒馆随意饮酒,享受生活中的简单快乐;在山涧边倾听流水的声音,以此洗涤心灵,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俗眼任他终日白,山光还似旧时青。”诗人以对比手法,指出世俗之人整天为名利奔波,而他却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如同山间清新的绿意一般不变。这反映了诗人对真善美的坚守和对浮华世界的超越。
最后,“从教门外尘如海,坐向空斋阅圣经。”诗人以“门外尘如海”比喻外界的纷扰和诱惑,而他则选择在空寂的书斋中阅读圣贤之书,寻求精神的慰藉和智慧的启迪。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也暗示了他通过阅读经典来净化心灵、提升自我修养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佳作。
并舍频过亦几曾,却因送客得同行。
风船逆水四十里,雪屋吹灯三二更。
老去病身禁底苦,向来危宦若为情。
天台香火侬当觅,且伴先生学养生。
潮头打云云不留,月波泼窗窗欲流。
夜寒报晴岂待晓,天公端为卢溪老。
卢溪在山不知年,卢溪出山即日还。
黄纸苦催得高卧,青霞成癖谁能那。
诏谓先生式国人,掉头已复烟林深。
路旁莫作两疏看,老儒不用橐中金。
溪桃红霞作红雨,海棠飘尽春无处。
约斋锦幄一夜空,行李移归雪宫住。
只道青蛟弱无力,飞上朱檐还有翼。
贪看翡翠积成堆,忽吐琼瑶真作剧。
素影与月相将迎,绿云和露相扶擎。
南枝暗香久寂莫,此花与梅同一清。
老夫最爱嚼香雪,不但解酲仍涤热。
牡丹未要煎牛酥,酴醾相领入冰壶。
约斋知我春愁重,并遣二友来相娱。
惜无老盆一快举,淡日微风花自舞。
约斋诗瘦浪作痴,君不见酒不到刘伶坟上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