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打云云不留,月波泼窗窗欲流。
夜寒报晴岂待晓,天公端为卢溪老。
卢溪在山不知年,卢溪出山即日还。
黄纸苦催得高卧,青霞成癖谁能那。
诏谓先生式国人,掉头已复烟林深。
路旁莫作两疏看,老儒不用橐中金。
潮头打云云不留,月波泼窗窗欲流。
夜寒报晴岂待晓,天公端为卢溪老。
卢溪在山不知年,卢溪出山即日还。
黄纸苦催得高卧,青霞成癖谁能那。
诏谓先生式国人,掉头已复烟林深。
路旁莫作两疏看,老儒不用橐中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官回乡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留恋之情以及对其高洁品格的赞赏。诗中“潮头打云云不留”一句,生动地形象了大海的波涛,不留痕迹,似乎在比喻官员离开职位时的洒脱和无牵挂。而“月波泼窗窗欲流”则是夜晚月光映照窗棂,给人以清凉如洗之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
“夜寒报晴岂待晓,天公端为卢溪老。”这两句强调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以及诗中人物卢溪老的高洁品格。卢溪老在山不知年华的流逝,他的出山则如日光般明媚,而黄纸苦催、青霞成癖,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精神追求和坚持。
“诏谓先生式国人”表达了对朋友品格的肯定和赞美。最后两句,“路旁莫作两疏看,老儒不用橐中金。”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不希望他在仕途上留恋,也不屑于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高洁人格的赞赏,以及对其辞官归隐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支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