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
《即事》全文
宋 / 陶梦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桂花香处麝脐破,枫叶丹时锦帐开。

天遣年华随水去,山将野色入帘来。

镊残白发愁无迹,割尽黄云酒有材。

不负小园佳景致,乘闲与客共徘徊。

(0)
注释
桂花:指代香气浓郁的桂花。
麝脐:麝香的分泌物,此处比喻香气。
枫叶丹:枫叶变红。
锦帐:华丽的帷帐。
天遣:自然赋予。
年华:美好的时光。
水去:流水消逝。
山将:山峦带来。
镊残:用镊子夹去。
白发:指代衰老的头发。
愁无迹:愁绪难以察觉。
黄云:形容乌云。
不负:不辜负。
佳景致:美丽的景色。
乘闲:趁着空闲。
共徘徊:一起漫步。
翻译
桂花飘香时麝香沁人心脾,枫叶红透之际华丽的帷帐展开。
大自然让美好的时光随着流水消逝,山峦将野外的景色送入室内。
镊子夹去白发却难寻痕迹,割尽乌云只为酿美酒。
不辜负这小园的美景,趁着闲暇与友人一同漫步其中。
鉴赏

这首宋诗《即事》是陶梦桂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园林的画面。首句“桂花香处麝脐破”,以桂花香气喻女子的芬芳,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生活的微妙变化。次句“枫叶丹时锦帐开”,则通过枫叶的红艳,烘托出秋意渐浓,锦帐轻启,显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

第三句“天遣年华随水去”,感慨时光如流水般流逝,自然的力量让人感叹岁月匆匆。第四句“山将野色入帘来”,写山景透过窗帘映入室内,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

第五、六句“镊残白发愁无迹,割尽黄云酒有材”,诗人镊去白发,试图留住青春的痕迹,而借酒消愁,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最后一句“不负小园佳景致,乘闲与客共徘徊”,诗人决定在美好的园景中,趁着闲暇与友人一同漫步,享受生活,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融入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宋人闲适雅致的生活情趣。

作者介绍

陶梦桂
朝代:宋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 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
猜你喜欢

正月二十四日送廉使出郊·其一

閒骑羸马出,远饯绣衣行。

爱此川原迥,欣然风日晴。

隔篱梅半落,断陇麦初生。

每恨微官缚,茅山负夙盟。

(0)

清正庵

秦女吹箫蹑綵霞,孤茔幽馆掩梨花。

龙盘金写崇真字,犹是宁王赐嗣华。

(0)

思归寄张仲达崔进之·其二

不为鲈鱼也合归,山中鸡黍正秋肥。

东篱菊在家来好,莫学渊明较是非。

(0)

东观徐鍊师松隐丹房·其一

仙馆幽深竹覆墙,风传石鼎煮茶香。

门前老树高如盖,乞与樵夫话晚凉。

(0)

和赵簿题席麻林居士小隐四韵·其三

棋声响苍石,茶灶烧枯松。

故人惠然来,风竹为先容。

野性旷而适,机心疏更慵。

生怜谢安石,携妓污名峰。

(0)

用清秋鹤发翁韵赋小书招洁堂·其三

火中寒暑退,造物其犹醵。

老身不茧蚕,清夜独警鹤。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