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宗家世习勤民,厌直承明墨绶新。
治水自完司牧分,立祠曾及去思身。
卅年树穫犹遗孑,万本馨香傥降神。
至竟此邦风俗厚,相望林社峙湖漘。
吾宗家世习勤民,厌直承明墨绶新。
治水自完司牧分,立祠曾及去思身。
卅年树穫犹遗孑,万本馨香傥降神。
至竟此邦风俗厚,相望林社峙湖漘。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陈宝琛所作,名为《题族孙吉士超山遗爱图》。陈宝琛以“吾宗家世习勤民”开篇,点明家族世代致力于为民服务的主题。接着,“厌直承明墨绶新”一句,描述了家族成员在官场上的勤勉与新任职务的喜悦。
“治水自完司牧分,立祠曾及去思身。”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家族成员在治理地方事务时的贡献,尤其是对水利的治理以及对百姓的关怀。通过设立祠堂纪念其功绩,体现了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
“卅年树穫犹遗孑,万本馨香傥降神。”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家族三代人三十年的努力比作树木的生长,即使已经逝去,但其影响仍在,如同万本馨香之木,期待神灵的庇佑与传承。
最后,“至竟此邦风俗厚,相望林社峙湖漘。”总结了家族对于地方风俗的积极影响,以及家族成员间的紧密联系,如同林立的社庙与湖边的景致,共同构成了和谐美好的社会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家族历史的回顾与赞美,表达了对家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对后人继续发扬光大的期望。
五年一梦南司州,饥寒疾病为子忧。
东来六月井无水,仰看古堰横奔牛。
平生管、鲍子知我,今日陈、蔡谁从丘。
夜航争路泥水涩,牵挽直欲来瓜洲。
自言:「嗜酒得风痹,故乡不敢居温柔。
定将泛爱救沟壑,衰病不复从前乐。
今年太守真卧龙,笑语炎天出冰雹。
时低九尺苍须髯,过我三间小池阁。
」「故人改观争来贺,小儿不信犹疑错。
为君置酒饮且哦,草间秋虫亦能歌。
可怜老骥真老矣,无心更秣天山禾。
舒子在汶上,闭门相对清。
郑子向河朔,孤舟连夜行。
顿子虽咫尺,兀如在牢扃。
赵子寄书来,《水调》有馀声。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
明月不解老,良辰难合并。
回头坐上人,聚散如流萍。
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
天公自著意,此会那可轻。
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