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兵戈扰扰中,得居茅屋未奇穷。
不能种秫从陶令,且喜移家似葛翁。
白板扉开桑柘外,红榴花映菉葹丛。
干将在匣非无具,拟向淮南事八公。
叹息兵戈扰扰中,得居茅屋未奇穷。
不能种秫从陶令,且喜移家似葛翁。
白板扉开桑柘外,红榴花映菉葹丛。
干将在匣非无具,拟向淮南事八公。
这首清代蒋继伯的《茅屋》描绘了诗人身处战乱之中,却能安居茅屋,感到生活虽简朴但并不困苦的心境。首句“叹息兵戈扰扰中”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和无奈,而“得居茅屋未奇穷”则显示出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满足,即使物质条件不算富裕。
颔联“不能种秫从陶令,且喜移家似葛翁”引用陶渊明和葛洪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无法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但至少可以如葛洪般选择离开纷扰,享受简单的生活。颈联“白板扉开桑柘外,红榴花映菉葹丛”通过描绘茅屋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朴素而宁静的田园风光,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恬淡。
尾联“干将在匣非无具,拟向淮南事八公”借战国名剑“干将”闲置不用的典故,暗喻自己虽有才能,但暂不急于施展,而是希望能效仿淮南王刘安招揽宾客,过上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整首诗以茅屋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问青灯、今夕何夕,空闺向人花吐。
愁多翠叶常聚,又禁密珠如语。秋又暮。
更窗外、萧萧几阵芭蕉雨。无聊心绪。
怕玉子敲残,金钗拨坠,千里阻鱼素。凝思处。
绣幕兰膏月午。微风影摇烟缕。
酒阑背壁垂垂影,似妒江郎仙句。占屡误。
但冷结闲开,报喜偏难据。虫声正苦。
伴浅碧轻红,远情深恨,相对共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