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洛繁华外,幽奇二隐同。
喧卑不入耳,贤达许高风。
宫水当门落,僧园旧径通。
看书悲往事,坐石啸晴空。
世界搜吟内,山川旷望中。
忧人过忧己,岂是卧云翁。
西洛繁华外,幽奇二隐同。
喧卑不入耳,贤达许高风。
宫水当门落,僧园旧径通。
看书悲往事,坐石啸晴空。
世界搜吟内,山川旷望中。
忧人过忧己,岂是卧云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诗人在此地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超脱。"西洛繁华外"表明诗人所处位置超越了世俗的喧嚣,而"幽奇二隐同"则强调了这两个地方的共同点,即它们都隐藏于尘世之外,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宁静。
"喧卑不入耳"和"贤达许高风"两句,分别从感官和精神层面说明诗人对周遭环境的体验。这里的"喧卑"指的是世俗的嘈杂声响,而"贤达"则是形容那些有见识、有修养的人,他们所承载的高尚情操。
接下来的两句"宫水当门落,僧园旧径通",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宫水"可能指的是一处古老废弃的宫殿前的流水,而"僧园旧径通"则暗示着这条小路连接着僧院,是一条久远而又清幽的小道。
中间两句"看书悲往事,坐石啸晴空"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沉浸于阅读古籍之中,对过往的历史事件感到哀伤,同时也享受着坐在岩石上,向着晴朗的天空发出长啸的声音,这是对自由和解脱的一种表达。
"世界搜吟内,山川旷望中"两句,则更深层次地探讨了诗人对于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关系。"世界搜吟内"意味着诗人将整个世界的广阔和复杂都纳入自己的内心思考,而"山川旷望中"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两句"忧人过忧己,岂是卧云翁"则表现了诗人的慈悲之心和自我反思。"忧人过忧己"意味着诗人对他人的关怀超过了对自己的担忧,而"岂是卧云翁"则是一种修辞,通过假设的方式表达诗人对于自己是否能达到那种超脱尘世、安居自然之中的状态的自我疑问。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佳作。
建意营法齐,里仁契朋俦。
相与期良晨,沐浴造闲丘。
穆穆升堂贤,皎皎清心修。
窈窕八关客,无楗自绸缪。
寂默五习真,亹亹励心柔。
法鼓进三劝,激切清训流。
凄怆愿弘济,阖堂皆同舟。
明明玄表圣,应此童蒙求。
存诚夹室里,三界赞清休。
嘉祥归宰相,蔼若庆云浮。
耿耿春夜永,迢迢更漏残。
美人隔千里,清月在江关。
举杯不能乐,援琴孰为欢。
怅望五云外,目送双飞翰。
王子经纬学,紬绎茫无端。
倪生富文史,落笔回狂澜。
古剑没丰城,大璞昧荆山。
奇材每不识,万古一长叹。
而我困畎亩,漂流吴楚间。
釜鱼独恒饥,衣鹑每怀单。
慷慨念二子,频年事征鞍。
庶几抱琴志,不愧齐门弹。
深宫里,镇日黛眉低。意支离。
最堪怜是,相思说话,男儿听惯不经思。
抛妾泪,怕人疑。湘裙宁湿,不将双袖染胭脂。
开箱处,无语立多时。诉伊知。
石榴红处,都是杜鹃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