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关斋诗三首·其一》
《八关斋诗三首·其一》全文
魏晋 / 支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建意营法齐,里仁契朋俦。

相与期良晨,沐浴造闲丘。

穆穆升堂贤,皎皎清心修。

窈窕八关客,无楗自绸缪。

寂默五习真,亹亹励心柔。

法鼓进三劝,激切清训流。

凄怆愿弘济,阖堂皆同舟。

明明玄表圣,应此童蒙求。

存诚夹室里,三界赞清休。

嘉祥归宰相,蔼若庆云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八关斋日的修行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修行者们在清净环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首先,“建意营法齐,里仁契朋俦”两句,点明了修行的背景和目的,即在和谐的环境中,通过共同的法义探讨,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友谊。

接着,“相与期良晨,沐浴造闲丘”描绘了修行者们在清晨时分,沐浴更衣,前往静谧的山丘进行修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穆穆升堂贤,皎皎清心修”中,“穆穆”形容了殿堂的庄严与肃穆,“贤”则指修行者们的德行高洁,而“清心修”则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修行的重要性。

“窈窕八关客,无楗自绸缪”通过“窈窕”形容了八关斋客的优雅与虔诚,而“无楗自绸缪”则表达了他们自我约束、自我修行的精神。

“寂默五习真,亹亹励心柔”进一步描述了修行者们在寂静中修炼真我,以温柔之心激励自我进步的过程。

“法鼓进三劝,激切清训流”中,“法鼓”象征佛法的传播,“三劝”则是对修行者的三次教诲,强调了佛法的深入与实践。

“凄怆愿弘济,阖堂皆同舟”表达了修行者们共同的愿望,即为了普渡众生而努力,如同同舟共济。

“明明玄表圣,应此童蒙求”则指出,通过这样的修行,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满足了初学者的求知欲望。

最后,“存诚夹室里,三界赞清休”强调了在修行中保持真诚的重要性,并赞美了这种修行所带来的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嘉祥归宰相,蔼若庆云浮”以“嘉祥”形容美好的景象,将之归功于“宰相”,比喻为如庆云般飘浮的美好,寓意着修行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吉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八关斋日修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者们追求内心清净、普度众生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行过程中的种种美好体验。

作者介绍
支遁

支遁
朝代:魏晋   字:道林   籍贯:陈留(今河南开封市)   生辰:314-366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 
猜你喜欢

地驱乐歌四曲·其二

道逢故人,掩面泣下。两骭拔泥,鞍不能卸。

(0)

冬日

风紧朔云动,村荒古日斜。

江天尽积雪,空阔见残雅。

物换易成感,年深尚别家。

悠悠我生事,浩浩信无涯。

(0)

论古画梅家得二十四章·其三

竹林小阮亦高孤,家法能参水墨图。

我慕临川贤宅相,别开生面得春腴。

(0)

中秋帖子词十叠前韵·其四

摛毫十度十登楼,霎阅人间二七秋。

何似东坡飞逸兴,钱塘江上望潮头。

(0)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雪山才作雪真霏,妙处能通造物机。

我拟三馀张静室,漫空应作六花飞。

(0)

悦霁亭

屡阴复屡晴,秋意殊未定。

我实愿时旸,因之虑怲怲。

今朝乃大霁,碧宇徂云净。

得亭便名之,东坡以为镜。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