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在公门,地近三十六峰,多士悉钟黄海秀;
宫墙侔阙里,薪传七百余岁,几人能读紫阳书。
桃李在公门,地近三十六峰,多士悉钟黄海秀;
宫墙侔阙里,薪传七百余岁,几人能读紫阳书。
此联描绘了徽州试院堂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沉淀。上联“桃李在公门,地近三十六峰,多士悉钟黄海秀”以桃李满园、地近名山、人才荟萃的形象,赞美了试院堂作为教育与选拔人才场所的重要地位。桃李象征着学子,三十六峰则寓意着众多的学识与智慧,黄海秀则代表了这片土地上人才辈出的景象。
下联“宫墙侔阙里,薪传七百余岁,几人能读紫阳书”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将试院堂比作古代的阙里(孔子讲学之地),强调了其悠久的历史传承。七百余岁的薪传,意味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绵延不绝,而“紫阳书”则暗指儒家经典,象征着深邃的学问与道德教诲。整联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对试院堂深厚文化底蕴的敬仰与赞叹,以及对人才培育与知识传承的重视。
字人修祖德,清白定闻传。
匹马从秦去,孤帆入楚悬。
关中寒食雨,湖上暑衣天。
四考兼重请,相知住几年。
君逐云山去,人间又绝踪。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钟。
秋尽草虫急,夜深山雨重。
平生心未已,岂得更相从。
楚子故宫地,苍然云水秋。
我来览从事,落景空生愁。
伯业没荆棘,雄图成古丘。
沈吟问鼎语,但见东波流。
征鸿引乡心,一去何悠悠。
晴湖碧云晚,暝色空高楼。
迢遰趋远峤,微茫入孤舟。
空路不堪望,西风白浪稠。
叶叶归边骑,风头万里乾。
金装腰带重,铁缝耳衣寒。
芦酒烧蓬煖,霜鸿撚箭看。
黄河古戍道,秋雪白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