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穿率然洞入小云门望山顶却与藏经阁背隔水相唤》
《穿率然洞入小云门望山顶却与藏经阁背隔水相唤》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古风

迤逦山深洞,盘石不盈步。

欲幡藏中言,于兹可唤渡。

阁影施崚嶒,诸峰借丹雘。

回屐探薜门,介然见云路。

阳崖纳绮照,阴壑含冰冱。

枝樛幄成结,涧古藤堪度。

拊石何泠泠,爽然若韶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深入山洞,探寻幽静之美的过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元素,如山、石、峰、云、阁、藤、石等,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句“迤逦山深洞”,以“迤逦”形容行进路线的蜿蜒曲折,暗示了探索的艰难与神秘。接着,“盘石不盈步”则描绘了山路上石头密集,步步为营的情景,增加了旅途的艰险感。

“欲幡藏中言,于兹可唤渡”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相结合,通过“幡”和“渡”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探索与沟通,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蕴含着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阁影施崚嶒,诸峰借丹雘”描绘了阁楼的影子投射在峻峭的山峰上,以及山峰借用了色彩斑斓的画笔,形象地表现了阁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回屐探薜门,介然见云路”则展示了作者在探索过程中,通过回转的木屐声,找到了通往云端之路的秘密门户,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和发现。

“阳崖纳绮照,阴壑含冰冱”描绘了阳光下的山崖如同织锦般美丽,而阴暗的山谷则充满了寒冷与凝固,对比鲜明,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枝樛幄成结,涧古藤堪度”通过枝条交织形成的密林和古老的藤蔓,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古老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拊石何泠泠,爽然若韶护”最后两句,通过触摸岩石时发出的清脆声响,以及这种声音带来的清新舒爽之感,仿佛是大自然的守护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深敬仰和喜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探索精神的颂扬,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临川投赠·其一黄嗣深

主计怀萧相,临民起次公。

履声元自识,环赐固宜蒙。

便觉长安近,宁论茂苑雄。

别诗无好语,虚忝荐贤中。

(0)

题马当山鲁望亭四首·其四陆鲁望

笠泽道人高古,文章白发萧条。

欲问勒铭遗墨,应书水府鲛绡。

(0)

酌别世弼

王郎婚友平生期,学问文章过吾党。

一见悬知白璧奇,三年未负青云赏。

苏秦六印自多金,陶朱再相宜藏镪。

贫贱相知乃为贵,功名所在何须枉。

邺王城下倒清樽,子云书中羃蛛网。

樽前惜别语万千,门外催发人三两。

自从相见开青眼,无处会面如天上。

倾壶倒榼驻车马,岂但呼灯照罂瓬。

平生相从忘岁月,手足割裂诚迷惘。

譬如旁人看疥癞,未易能去肤发痒。

但愿自思恩爱閒,勿以眼前剧愁想。

(0)

胡逸老吴生画屏赞

两虎戏搏文章露,千林号风雷欲雨。

慎勿私斗伤爪距,豺狼野子即当路。

(0)

次韵惜范生

范侯躯干小,实有四海心。

稍臞疑内热,不怒见勇沉。

沽玉市无价,汲泉井方深。

得失有毫末,明年斧可寻。

(0)

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平五首·其四

朱家埙篪好兄弟,陋巷六经葵苋秋。

我卜荆州三亩宅,读田家书从之游。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