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里》
《十里》全文
宋 / 赵师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乌纱巾上是黄尘,落日荒原更恐人。

竹里怪禽啼似鬼,道傍枯木祭为神。

亦知远役能添老,无柰高眠不救贫。

此地到城惟十里,明朝难得自由身。

(0)
注释
乌纱巾:古代官员的帽子。
黄尘:黄色的尘土,象征荒凉。
落日:傍晚的太阳,常寓意衰败或离别。
荒原:无人烟的空旷之地。
怪禽:奇特的鸟儿,可能带有神秘或恐怖的意味。
似鬼:声音像鬼怪一样。
枯木:干枯的树木。
祭为神:被当作神灵来祭祀。
远役:长途劳役。
添老:加速衰老。
高眠:安逸的生活。
救贫:解决贫困。
此地:此处。
城:城市。
惟:只。
明朝:明天。
难得:难以得到。
自由身:不受束缚的状态。
翻译
乌纱帽上积满黄沙,落日下的荒原更显凄凉。
竹林中怪异的鸟儿叫声如鬼魅,路边枯木仿佛被当作神灵祭祀。
深知远方劳役会催人衰老,然而高枕无忧也无法解决贫困。
这里离城只有十里之遥,但明天恐怕难以获得自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沉寂的边塞景象。首句“乌纱巾上是黄尘”,以乌纱巾上的灰尘暗示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黄尘满天,渲染出一种苍茫孤独之感。次句“落日荒原更恐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夕阳西下,荒原空旷,更显行人孤苦无依。

第三句“竹里怪禽啼似鬼”,通过竹林中怪异的鸟鸣,营造出阴森恐怖的氛围,增添了神秘感。第四句“道傍枯木祭为神”,则反映出当地风俗,人们在路边祭祀枯木,显示出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生活的艰难。

诗人感慨“亦知远役能添老”,长途跋涉使得岁月匆匆,人生易老。然而,“无柰高眠不救贫”一句,表达了对贫困的无奈,即使有短暂的安眠也无法改变生活的困顿。最后两句“此地到城惟十里,明朝难得自由身”,点明诗人即将结束这段劳役,但明天依然难以摆脱贫困的束缚,透露出一种沉重的现实感。

整体来看,这首《十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生活,寓言式的表达方式让人深思人生的艰辛与命运的无奈。赵师秀的诗歌风格清峭,情感深沉,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特点。

作者介绍
赵师秀

赵师秀
朝代:宋   号:灵秀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   生辰:1170~1219年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猜你喜欢

医僧洪淡寮见示金刚经解集验方村寺清规皆自著也诗以归之

不作人间肉食僧,霜髭茁茁骨棱棱。

释经妙在一转语,疗病良于三折肱。

处寺有规能缚律,即心是佛不传灯。

胸中历历前朝事,说到西头气拂膺。

(0)

江上

江上春肥衰草生,林梢烟暖乳鸠鸣。

青山与我一面雅,白鸟令人双眼明。

云净有时看雨泣,水平无处觅溪声。

折芳弄翠浑閒冗,时与樵渔错杂行。

(0)

有感

江汉亡维楫,山林困蒺藜。

头颅春雪重,心绪晚云低。

挂树蛇留蜕,踰垣虎印蹄。

遥怜伯劳燕,辟地各东西。

(0)

木芙蓉

露冷红酥不带愁,湘兰楚菊共清修。

灵均死去无人问,閒却沧江一片秋。

(0)

书罗公碑阴

人家落落堕荒丘,碑带苔痕独字留。

博陆脊梁扶日月,中郎名笔法春秋。

一抔谁下寻坟马,片石今供砺角牛。

惟有斜阳闲照管,肯随鸦影上螭头。

(0)

东掖四绝句·其一入天台

溪岑萦绕红尘外,殿阁攲危翠霭间。

我见老僧无一事,老僧更羡白云閒。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