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落落堕荒丘,碑带苔痕独字留。
博陆脊梁扶日月,中郎名笔法春秋。
一抔谁下寻坟马,片石今供砺角牛。
惟有斜阳闲照管,肯随鸦影上螭头。
人家落落堕荒丘,碑带苔痕独字留。
博陆脊梁扶日月,中郎名笔法春秋。
一抔谁下寻坟马,片石今供砺角牛。
惟有斜阳闲照管,肯随鸦影上螭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碑文的生动图景,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精妙勾勒,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情怀和艺术造诣。
"人家落落堕荒丘"一句,以"落落"二字形容人家的孤零零立于荒凉之地,给人以深远的历史感。"碑带苔痕独字留"则表明古碑上生长着苔痕,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岁月的印记。
接下来的"博陆脊梁扶日月,中郎名笔法春秋"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结合。"博陆脊梁"形象地比喻古碑如同大地之脊梁,而"扶日月"则让人联想到古人对天体运行的崇拜和敬畏。"中郎名笔法春秋"强调了历史记载者的重要性,"春秋"二字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转,更隐喻着历史的沉浮。
"一抔谁下寻坟马,片石今供砺角牛"两句,通过对古人墓地和牲畜遗迹的描绘,再次唤起了对于过去文明的思考。"一抔"二字暗示着寻找历史遗迹的不易,而"片石"则是对过往记忆的微小保留。
最后,"惟有斜阳闲照管,肯随鸦影上螭头"两句,以斜阳和鸟影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自然的深切感悟。"惟有"二字强调了在时间流逝中所剩下的仅有,而"肯随"则显示出一种顺应自然、超脱尘世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物的敬重,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象,唤起人们对于过往的回忆与反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