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其一》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其一》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道不藉劬劳,心唯论晓达。

圆明常了知,岂受情想杂。

如人梦驰驱,身自安床榻。

一句脱思惟,大千挂毫发。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的第一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道不藉劬劳,心唯论晓达。”开篇即点明了道的真谛并不依赖于外在的努力和劳作,而是通过内心的觉醒和理解来达到。这里的“劬劳”指的是辛苦、劳累,而“晓达”则是指明白、通透。诗人强调的是内心世界的觉醒与理解对于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而非外在行为的付出。

接下来的“圆明常了知,岂受情想杂。”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清明与智慧是永恒不变的,它们不受外界杂念和情感的干扰。这里的“圆明”形容内心的光明与清晰,而“了知”则意味着深刻的理解与认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内心纯净与智慧的向往,以及对摆脱世俗杂念束缚的追求。

“如人梦驰驱,身自安床榻。”这一句以梦境中的奔跑与现实中的休息进行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人在追求外在事物时的忙碌与疲惫,与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满足之间的差异。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提醒人们,真正的安宁与满足并非来源于外在的追逐,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认知。

最后,“一句脱思惟,大千挂毫发。”这句话总结了前文的思考,强调了通过一句话就能超越复杂的思维,触及到宇宙万物的本质。这里的“大千”代表了广阔的世界,而“挂毫发”则是形容细微之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通过简短的话语就能洞察宇宙真理的深意,体现了佛教中“言教”与“心悟”的结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与外在追求的对比,以及对佛教哲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入思考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哲理意味,引导读者思考何为真正的幸福与满足,以及如何在纷扰的世间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送江明府应吾谪庐州幕三首·其三

雩娄西望橐皋出,渐远长安鬓易斑。

江上啼猿淮上雁,不知迁客几时还。

(0)

答内弟陈七见寄

六载长安白发新,劳君尺素忆交亲。

江鸥似问辞官日,擽马终惭报主身。

庄舄有吟偏恋越,仲宣何事未归秦。

登楼一望西樵色,七十峰头待隐人。

(0)

送比部陈郎中守南宁

两江资控遏,南去楚庭开。

马退茅亭在,龙穿郁水来。

玉符临骆邑,铜柱画交台。

汉吏西曹客,翩翩斧钺才。

(0)

程无过求其父母七十寿诗为赋十六句

群仙振佩满凭阑,来向君家赋考槃。

绕膝儿孙谁不羡,齐人翁姥自相欢。

上元紫凤夫人驾,函谷青牛老子鞍。

总道侍晨能执盖,更传天女笑登坛。

琼芝石畔吹华管,黄菊花边洗玉盘。

西序斑衣趋晓拜,长源珠树耐秋看。

发当沐日何曾白,颜为餐霞尚作丹。

知有瑶池高宴会,为怜方朔在长安。

(0)

送礼上人游五台却还金陵·其二

泠泠苍玉洒毫端,雪作天花石作坛。

识是清凉吾自性,归来明月满长干。

(0)

舍弟经季山人华甫从子及游西山还同于善果寺送别子及因怀虎臣二首·其一

五月西山积雪阴,荷花荷叶玉湖深。

君行采寄吴郎去,一片江南塞北心。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