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堵。
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
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
杀人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
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
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
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堵。
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
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
杀人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
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
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战乱后的萧瑟景象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开篇“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堵”两句,通过对昆阳城外战骨累累、历经沧桑而渐渐融入城墙之中的描写,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
接着,“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感慨,以及对于历史真相的探究。这里“三军”指的是官军,而“反虏”则是指敌人的称呼。这两句暗示着战争的混乱和复杂性,可能并非表面所见。
第三句“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则通过江河被战死者的尸体堵塞、鲜血汇聚成河的惊人场景,强调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武力统治手段的深刻认识和批判。
“杀人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两句,则是对历史上滥用武力、过度征税导致民不聊生的沉痛感慨。这里“长平”指的是长平之战,李世民(即唐太宗)在此战中大败北周军,统一了中国,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紧接着,“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期战争导致英雄辈出却无法结束战乱,以及社会秩序崩溃、盗贼四起的无奈与哀叹。
最后,“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则是对统治者迷失正确道路所导致的灾难和民众深切哀伤的感慨。这里“御之失道”指的是君主或统治集团丧失了正确的治国理念,“长使哀魂啼夜雨”则形象地表达了因战乱而亡灵的哀嚎和无尽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昆阳城历史战乱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于战争、统治者责任以及历史真相的深刻思考。
桑橛挂柴门,门前草盈丈。
龛室面梁溪,意在嵩山上。
此时木落何纷纷,主人竟日何所闻。
阶前寸土亦是地,慎勿踏破阶头云。
君拚一坐十小劫,我此秋林踏黄叶。
俯惊水走桥欲流,仰视云峰乱眉睫。
蒲团烂后成尘埃,苍苔忍没蒿与莱。
树杪晴岚碧如洗,请君试涉溪南来。
君不知青山久寒生绿苔,山风欲遣柴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