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几见洛阳春,魏紫嫣然迥绝伦。
玉板每惭攀逸驾,鹤翎无计避芳尘。
香同荀令携来好,色似韩湘染未匀。
今日对花须尽醉,黄荃画里本非真。
看花几见洛阳春,魏紫嫣然迥绝伦。
玉板每惭攀逸驾,鹤翎无计避芳尘。
香同荀令携来好,色似韩湘染未匀。
今日对花须尽醉,黄荃画里本非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花园中赏紫牡丹的情景,表达了对牡丹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首句“看花几见洛阳春”以洛阳牡丹的盛名起笔,引出对眼前牡丹的赞美。接着,“魏紫嫣然迥绝伦”一句,直接点明紫牡丹的独特魅力,将其与魏紫相提并论,强调其非凡之美。
“玉板每惭攀逸驾,鹤翎无计避芳尘”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牡丹比作珍贵的玉板和鹤羽,表达了诗人自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牡丹的高洁与脱俗。接下来,“香同荀令携来好,色似韩湘染未匀”则进一步赞美牡丹的香气与色泽,将之与历史人物荀令和韩湘相联系,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今日对花须尽醉,黄荃画里本非真”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应尽情享受,不必拘泥于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区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
冷风吹海烟雾开,绣衣使者天上来。
手持天书传天语,促起天下豪杰魁。
下堂拜命汗如雨,上堂鸣鼓旌旄举。
要令南国生清风,不辞马上蒸溽暑。
平生直气高苍穹,四海草木闻威风。
业以自任如伊尹,那使流言动周公。
君臣今日机锋契,六十九州归重寄。
屠龙事业警狗偷,谈笑定缚吴元济。
功成上天相都俞,指呼瓦皪化华胥。
日辟农桑三万里,二十四考书中书。
我今流落穷吞纸,蟾蜍爬沙鞭不起。
归欤自筑茅三间,为作野史书雄伟。
孤云不定心,持钵度寒林。
野饭青蒲洁,秋程黄叶深。
海风潮水发,山雨晓烟沉。
归到石桥日,应看瀑布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