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川桥野寺幽,风篁雨蔓碧遭周。
居连一舍今方到,胜接三江昔未游。
门外沧波飞白鸟,殿前红叶偃深秋。
鸡声隔竹啼寥寂,僧在薜萝宫里头。
落日川桥野寺幽,风篁雨蔓碧遭周。
居连一舍今方到,胜接三江昔未游。
门外沧波飞白鸟,殿前红叶偃深秋。
鸡声隔竹啼寥寂,僧在薜萝宫里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探访宁波寺的旅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寺庙的庄严景象。
首联“落日川桥野寺幽,风篁雨蔓碧遭周”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川桥边的野寺显得格外幽静,四周被翠绿的竹林和藤蔓环绕,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落日”、“野寺”、“风篁”、“雨蔓”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颔联“居连一舍今方到,胜接三江昔未游”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行程的感慨。他提到自己终于到达了这座寺庙,与之前未曾游览过的三江地区相连接,暗示了此行的不凡与新奇。这两句既是对旅程的总结,也流露出对未知探索的满足感。
颈联“门外沧波飞白鸟,殿前红叶偃深秋”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边的景色。门外是广阔的水面,白鸟自由飞翔,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之美;殿前则是深秋时节,红叶纷飞,为古老的寺庙增添了几分肃穆与庄重。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动态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的深刻感受。
尾联“鸡声隔竹啼寥寂,僧在薜萝宫里头”则将视线转向寺庙内部,通过远处传来的鸡鸣声和僧人在薜萝(一种藤本植物)掩映的宫室中静坐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这里的“寥寂”不仅指环境的寂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独特视角,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云净月如洗,风露湛青天。
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
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
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
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
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
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
沿河新草绿堪挑。丝柳渐开条。
六鳌海上凌风至,献明珠、火树蟠桃。
十里朱阑画阁,满天月壁星轺。太平乐事庆清朝。
结伴走天桥。钿车游马笙歌队,望青帘、春酒新烧。
红烛缘街引路,浮圆到处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