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多离别,居人夜捣衣。
拂砧知露滴,促杵恐霜飞。
漏转声频断,愁多力自微。
裁缝依梦见,腰带定应非。
江上多离别,居人夜捣衣。
拂砧知露滴,促杵恐霜飞。
漏转声频断,愁多力自微。
裁缝依梦见,腰带定应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或冬夜的境象,诗人通过对江上离别之感与夜晚妇女捣衣之声的细腻刻画,表现了愁苦和力不从心的情怀。首句“江上多离别”即设定了全诗的哀愁基调,随后的“居人夜捣衣”则是这种情感的具体写照。
在第三、四句“拂砧知露滴,促杵恐霜飞。漏转声频断,愁多力自微。”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捕捉,如拂砧之声和漏壶之音,展示了夜深人静时分外在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忧虑,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无力感。妇女在夜里加紧工作,生怕霜飞而影响织布速度,这些细节都透露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最后两句“裁缝依梦见,腰带定应非。”则更深入地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梦见中的裁缝与实际可能有所出入,这种分裂也折射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以夜晚妇女捣衣的声音为线索,展开了一幅秋夜离愁图。通过对声响与心境的细致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生活中的辛酸和内心的孤独感受。
回岩客子卖墨人,诸孙卖笔笔有神。
墨翁已入蓬莱殿,笔孙有愧中书君。
迩来小孙兼好画,两幅溪藤七匹马。
虎狼避路狐兔藏,朔风吹沙霜满野。
邛崃关头大渡河,使君五马千丈坡。
猎将一围看蛮走,醉敲铜鼓蛮踏歌。
急收此画人莫识,矍铄之翁誇笔墨。
不如再泛洞庭船,袖中一剑随飞仙。
海水际天水,海山蔚空青。
万里供远目,随处来户庭。
庭中森紫翠,户内含虚明。
澄波汲引入,螺黛叠甃成。
空光集云气,岑碧延日星。
逍遥等一物,大小随所经。
高霞渺三韩,众水涵四溟。
仙驭来何迟,上天跨鲲鲸。
用意敢自隘,万虑凝秋清。
夙缘有悟契,矫首鸿鹄征。
四月旱火坤西维,湫潭百丈沧江湄。
潭中老龙帝所御,偃蹇不任世俗羁。
招呼频费香火诚,去则甚速来何迟。
炎官火伞日轮午,一尘不动天琉璃。
火光之中兴白雾,风伯鼓鞴雷奋椎。
黑云压城白昼暝,倒泻银汉倾天池。
帝敕九乌以震死,血饱龙吻纷淋漓。
再拜谓龙曷少霁,龙与我职均有司。
商霖傥可通帝梦,正直炯炯唯龙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