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净月如洗,风露湛青天。
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
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
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
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
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
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
云净月如洗,风露湛青天。
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
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
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
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
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
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以中秋独酌为题,融入了东坡先生的韵律,展现了作者顾太清在中秋之夜的个人情感与哲思。
首句“云净月如洗”,描绘出一个明净的夜空,月亮如同被洗涤过一般明亮纯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接着“风露湛青天”进一步渲染了夜色的深邃与清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月光浸染,显得格外宁静。
“不知今夕何夕,陈事忆当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在这样的夜晚,往事历历在目,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绪之中。
“多少销魂滋味,多少飘萍踪迹,顿觉此心寒”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销魂滋味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飘萍踪迹则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不定,这些都让诗人感到一丝寒意,仿佛是在提醒自己,世事无常,人生短暂。
“何日卸尘鞅,肥遁水云间”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在这里,“卸尘鞅”意味着摆脱尘世的羁绊,“肥遁”则是指隐居避世,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沃愁肠,凭浊酒,枕琴眠”是诗人自我排遣的方式,通过饮酒和弹琴来慰藉心灵的愁苦,寻求片刻的宁静与解脱。
“任他素魄,广寒清影缺还圆”这一句运用了月亮的象征意义,月亮的盈亏变化寓意着世间万物的更替与轮回,提醒人们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谁管秋虫春燕,毕竟人生如寄,各自得天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不必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或期待,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
最后,“且尽杯中物,翘首对婵娟”则是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态度,即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当下的快乐,并以美好的事物(如月亮)作为心灵的寄托,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中秋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君不闻秦筝多慢声,平台女儿新长成。
家本邯郸行步好,生年十三指爪清。
安得此双弦索手,那能独酌高阳酒。
正值倾囊无俸钱,将来换马还肯否。
自从解赠同心结,不惜樽前香腕折。
几回玉柱雁池飞,春愁散作梁园雪。
合就罗敷陌上桑,含颦一啭发中堂。
遥知华发王门客,纵是风流也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