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寄元美·其二》
《再寄元美·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中丞辽海罢登坛,公子红颜复挂冠。

自有绨袍怜范叔,谁从长铗见冯驩。

上书北阙风云壮,洒泪西山雨雪寒。

憔悴尽堪知国士,相逢应作少年看。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再寄元美(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感慨,以及对友情和忠诚的颂扬。

首联“中丞辽海罢登坛,公子红颜复挂冠”,以“中丞”和“公子”分别指代官宦和贵族,通过“登坛”和“挂冠”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他们仕途上的起落与选择,隐含着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颔联“自有绨袍怜范叔,谁从长铗见冯驩”,引用了两个典故:范叔与冯驩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真正友情的理解与珍视。范叔在贫困时得到绨袍之赠,冯驩则以长铗之歌表达对朋友的忠诚,这两句诗强调了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重要性。

颈联“上书北阙风云壮,洒泪西山雨雪寒”,描绘了主人公向朝廷进言的情景,虽然充满壮志豪情,但同时也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面对困难时内心的悲凉。

尾联“憔悴尽堪知国士,相逢应作少年看”,表达了对友人虽历经磨难仍不失为国之重器的肯定,同时也期待着未来的相聚,希望彼此能像少年般充满活力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抒发了对友情、忠诚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寄高建宁尚书二首

鹤书几到阖庐城,见说君王忆姓名。
衡岳云开传谏草,考亭月冷见文盟。
不从金马登丞辅,却托铜菟烦客卿。
天意未应无定据,管教吾道致升平。

(0)

九月八日桐川道中二绝

断云轻素抹山腰,山下人家野水桥。
小队旌旗空猎猎,不教閒趁酒旗招。

(0)

米元章书山谷大悲灯赞帖赞

我佛住世,大开方便。
有大士者,现自在身。
以千手眼,一一接引。
指示群迷,照破诸妄。
如是我闻,佛说了义。
诸铃杵铎,宝塔经卷。
轮拂璎珞,种种所执。
凡所执者,俱非有相。
智慧清净,肉眼慧眼,佛法天眼,种种所见。
凡所见者,俱非有著。
以无相故,释诸缠缚,一切众生,得大解脱。
以无著故,具足圆明,一切众生,得大知见。
佛尚无相,何况于赞。
佛身常住,即心是佛。
稻麻竹苇,无限剂数。
彼顶戴者,皆真实相。
百千万亿,何况於身。
涪皤说法,如标月指。
标本在手,何者为月。
宝晋写赞,如转轮王。
运转随人,终不成道。
我不见灯,我不执笔。
非见非□,手眼皆具。
稽首大士,大慈悲故。
去我妄想,即见如来。

(0)

去岁五月二十八日发雪锦亭以六月旦谒富池而

雪锦亭前夕照红,兴唐寺下晓闻钟。
伤心楚水又经岁,回首吴云知向重。
万里同盟只鸥鹭,三江啸浪忆鱼龙。
如今且对湖光里,八九重开梦泽胸。

(0)

三塔渰圩下二首

暑风空战荻萧萧,尽日舟行淖没腰。
曾见决堤嵦漏,未闻涸辙纵鳅跳。
成渠致利今无郑,具备先时古有尧。
安得圩图比安上,忧时如侠奏清朝。

(0)

山中奉寄通判杨宗博二首

多病山中客,无人傍酒缸。
与猨分橡子,为鹿长禾孙。
白昼云归屋,黄昏雨打门。
忽怀杨司马,烟霭隔重阍。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