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辽海罢登坛,公子红颜复挂冠。
自有绨袍怜范叔,谁从长铗见冯驩。
上书北阙风云壮,洒泪西山雨雪寒。
憔悴尽堪知国士,相逢应作少年看。
中丞辽海罢登坛,公子红颜复挂冠。
自有绨袍怜范叔,谁从长铗见冯驩。
上书北阙风云壮,洒泪西山雨雪寒。
憔悴尽堪知国士,相逢应作少年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再寄元美(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感慨,以及对友情和忠诚的颂扬。
首联“中丞辽海罢登坛,公子红颜复挂冠”,以“中丞”和“公子”分别指代官宦和贵族,通过“登坛”和“挂冠”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他们仕途上的起落与选择,隐含着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颔联“自有绨袍怜范叔,谁从长铗见冯驩”,引用了两个典故:范叔与冯驩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真正友情的理解与珍视。范叔在贫困时得到绨袍之赠,冯驩则以长铗之歌表达对朋友的忠诚,这两句诗强调了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重要性。
颈联“上书北阙风云壮,洒泪西山雨雪寒”,描绘了主人公向朝廷进言的情景,虽然充满壮志豪情,但同时也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面对困难时内心的悲凉。
尾联“憔悴尽堪知国士,相逢应作少年看”,表达了对友人虽历经磨难仍不失为国之重器的肯定,同时也期待着未来的相聚,希望彼此能像少年般充满活力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抒发了对友情、忠诚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佛住世,大开方便。
有大士者,现自在身。
以千手眼,一一接引。
指示群迷,照破诸妄。
如是我闻,佛说了义。
诸铃杵铎,宝塔经卷。
轮拂璎珞,种种所执。
凡所执者,俱非有相。
智慧清净,肉眼慧眼,佛法天眼,种种所见。
凡所见者,俱非有著。
以无相故,释诸缠缚,一切众生,得大解脱。
以无著故,具足圆明,一切众生,得大知见。
佛尚无相,何况于赞。
佛身常住,即心是佛。
稻麻竹苇,无限剂数。
彼顶戴者,皆真实相。
百千万亿,何况於身。
涪皤说法,如标月指。
标本在手,何者为月。
宝晋写赞,如转轮王。
运转随人,终不成道。
我不见灯,我不执笔。
非见非□,手眼皆具。
稽首大士,大慈悲故。
去我妄想,即见如来。
《米元章书山谷大悲灯赞帖赞》【宋·岳珂】我佛住世,大开方便。有大士者,现自在身。以千手眼,一一接引。指示群迷,照破诸妄。如是我闻,佛说了义。诸铃杵铎,宝塔经卷。轮拂璎珞,种种所执。凡所执者,俱非有相。智慧清净,肉眼慧眼,佛法天眼,种种所见。凡所见者,俱非有著。以无相故,释诸缠缚,一切众生,得大解脱。以无著故,具足圆明,一切众生,得大知见。佛尚无相,何况于赞。佛身常住,即心是佛。稻麻竹苇,无限剂数。彼顶戴者,皆真实相。百千万亿,何况於身。涪皤说法,如标月指。标本在手,何者为月。宝晋写赞,如转轮王。运转随人,终不成道。我不见灯,我不执笔。非见非□,手眼皆具。稽首大士,大慈悲故。去我妄想,即见如来。
https://shici.929r.com/shici/bIjQN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