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头风声鸣万鼓,扁舟系缆沙边树。
船中病客昼闭篷,睡起空江日亭午。
鸡犬萧条数家县,市声已变淮南语。
长年三老唤不醒,一叶波间去如舞。
船头风声鸣万鼓,扁舟系缆沙边树。
船中病客昼闭篷,睡起空江日亭午。
鸡犬萧条数家县,市声已变淮南语。
长年三老唤不醒,一叶波间去如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上行船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身处其中的孤独与不适。"船头风声鸣万鼓"一句,通过强烈的比喻,传达了风声之大,如同战鼓一般,使人感到力量的震撼。紧接着"扁舟系缆沙边树"则是形象地描绘出停泊在江岸的船只情景。
然而,诗人的注意力并未久留于外界,而是转向内心世界和自身的情况。"船中病客昼闭篷"表明诗人正处于疾病之中,白日里就闭门谢客,与世隔绝。"睡起空江日亭午"则透露出即便在梦中醒来,也只能面对那无边的江水和孤独。
接下来的"鸡犬萧条数家县"一句,描绘出诗人耳畔所闻,是远处村庄里的鸡鸣狗吠声,以及散落的人家,这些声音使得空旷的江面更添几分寂寞。"市声已变淮南语"则表明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感受,甚至连市场的声音都变得陌生起来,就像淮南地区的方言一般。
最后两句"长年三老唤不醒,一叶波间去如舞"中,"三老"或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磨。诗人试图唤醒内心深处的某种记忆或者情感,但却如同长眠难以唤醒。而那"一叶波间去如舞"则是对自由灵魂的一种向往,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像水面上的落叶般轻盈、自在。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楚,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无奈的情绪。
古寺依山起,幽轩对竹开。
翠阴当昼合,凉气逼人来。
夜影疏排月,秋鞭瘦竹苔。
双旌容托乘,此地举茶杯。
君家天姥山前居,未办种竹先作图。
不惟要与千户等,亦念岂可一日无。
劲节虚心听霜露,细香静色宜风雨。
玉版禅师得饱参,翠袖佳人定何许。
津津喜气见眉间,准拟他年如此闲。
可无嵇阮相往还,俗客傥来君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