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废吟诗习字,常欣跋马登山。
身劳未始非逸,心静觉有馀閒。
不废吟诗习字,常欣跋马登山。
身劳未始非逸,心静觉有馀閒。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不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的态度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首句“不废吟诗习字”,点明了作者热爱文学艺术的生活习惯,无论是吟诗还是习字,都不曾荒废。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文化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于精神生活的一种执着追求。
次句“常欣跋马登山”,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探索与享受。不论是骑马远行还是攀登高山,都充满了乐趣与欣喜。这不仅展现了他热爱自然的情怀,也暗示了他在繁忙政务之余,寻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接下来,“身劳未始非逸”,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对于劳碌的理解。他认为,尽管身体上的劳顿,但心灵的愉悦与满足感,使得这种劳顿并非真正的疲惫。这表现了他对于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即在忙碌中寻找快乐,在劳作中体验自由。
最后,“心静觉有馀閒”,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闲适。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只要心静如水,就能感受到更多的闲暇与宁静。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人生智慧的体现,即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富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乾隆皇帝对于文化、自然、生活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在繁忙政务之余,对于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重视与追求。
溪中鸟鸣春景旦,一派寒冰忽开散。
璧方镜员流不断,白云鳞鳞满河汉。
叠处浅,旋处深。
撇捩寒鱼上复沈,群鹅鼓舞扬清音。
主人有客簪白笔,玉壶贮水光如一。
持此赠君君饮之,圣君识君冰玉姿。
寒月照秋城,秋风泉涧鸣。
过时见兰蕙,独夜感衰荣。
酒散同移疾,心悲似远行。
以愚求作友,何德敢称兄。
谷变波长急,松枯药未成。
恐看新鬓色,怯问故人名。
野泽云阴散,荒原日气生。
羁飞本难定,非是恶弦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