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江海烟霞,乘醉一到京华。
已觉不嫌羊酪,谁能长守兔罝。
脱巾偏招相国,逢竹便认吾家。
各在芸台阁里,烦君日日登车。
几年江海烟霞,乘醉一到京华。
已觉不嫌羊酪,谁能长守兔罝。
脱巾偏招相国,逢竹便认吾家。
各在芸台阁里,烦君日日登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向往和适应,以及他对朋友的邀请。从“几年江海烟霞,乘醉一到京华”可见诗人对于长久漂泊之后,对京师生活的怀念之情,似乎在醉酒中找到了归属感。而“已觉不嫌羊酪,谁能长守兔罝”则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并且质疑长时间坚守清贫的生活方式是否可行。
接着,“脱巾偏招相国,逢竹便认吾家”展示了诗人在京城寻找到归宿之感,即使是简单的东西也能让他感到亲切,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家。最后,“各在芸台阁里,烦君日日登车”则是在邀请朋友们都来到这个地方聚会,共同享受生活。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京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接受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情感。通过这些自然而又生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
淮南秋物盛,稻熟蟹正肥。
况身为酒官,醇酎饮不非。
傥观众人醉,徒自使世讥。
与君伯氏好,试以此言归。
姑苏城头乌哺时,长洲草绿春袍归。
鲁桑叶小蚕出迟,吴田水暖牛耕肥。
里胥争迎悬寮喜,入门先自易綵衣。
拜亲然后及王事,簿书岂得长相鞿。
乘驴雪中来,别我千里归。
江南梅花发,身与越乌飞。
几年客大梁,著尽箧中衣。
空馀一束书,去恨识者稀。
古者二千石,高车驾青骊。
车前陈曲盖,车后建朱旗。
金鼓鸣两旁,壶浆拥通逵。
所付重威惠,所仰抚茕嫠。
景亳实钜屏,往俾国相之。
国相称疾还,正值民阻饥。
朝廷急恤养,选守莫与宜。
君尝典海陵,政绩为众推。
今授辄辞命,大夫多飞绥。
屡上不得请,饬驭俄轻赍。
既体尧舜仁,又答稷禼知。
八月风渐高,木叶将披披。
郊原枣已剥,场圃黍可治。
必期宽赋敛,无乃息疲羸。
何当过苦县,肯暇观旧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