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蜀驮引·其二》
《蜀驮引·其二》全文
唐 / 冯涓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自古皆传蜀道难,尔何能过拔蛇山。

忽惊登得鸡翁碛,又恐碍著鹿头关。

(0)
注释
自古:从古代以来。
皆:都。
传:传说。
蜀道难:指四川地区的道路艰难。
尔:你。
何能:怎能。
过:越过。
拔蛇山:古代蜀道上的一个地名,形容山路险峻。
忽惊:忽然感到惊讶。
登得:登上。
鸡翁碛:古代地名,可能是一个险要的山口或沙漠。
又恐:又害怕。
碍著:阻碍到。
鹿头关:古代的一个重要关隘,位于四川境内。
翻译
从古至今人们都说蜀道艰险难行,你怎能轻易越过那拔蛇山。
突然惊讶地登上鸡翁碛,又担心会阻碍到鹿头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蜀道的艰难险阻,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行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开篇即点明“自古皆传蜀道难”,直接设定了主题,让人预期接下来的描述将是对这条道路之艰辛的刻画。

尔何能过拔蛇山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行者的勇气和能力,同时也让读者对“拔蛇山”的险峻有了进一步的想象。紧接着,“忽惊登得鸡翁碛”一句,则用“忽然”二字表达了攀登过程中的突发惊喜,尽管是艰难跋涉,但行者仍旧坚持到了“鸡翁碛”,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险峻,也映射出行者的毅力和意志。

而“又恐碍著鹿头关”则透露出一种担忧和不安,尽管已经克服了前面的困难,但对即将到来的“鹿头关”,行者依然心存忧虑。这不仅是对自然险阻的描写,也反映了人在面对未知挑战时普遍的心理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蜀道诸多险阻的描述,展现了古代行者的勇敢与坚韧,同时也折射出人类与自然抗争的永恒主题。

作者介绍

冯涓
朝代:唐

生卒年不详。字信之,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一说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宣宗大中十一年(857)登进士第(《北梦琐言》作大中四年),又登宏词科,授京兆府参军。以时危世乱,隐居商山十年,后为祠部郎中。僖宗中和元年(881),授眉州刺史,适为兵阻,未至任,遂于成都墨池灌园自给。昭宗景福时,王建辟为西川节度判官,后拜前蜀御史大夫,卒。涓尤工章奏,《鉴诫录》称其颇能“清苦直谏,比讽箴规,章奏合于教化。所荐文章,迥超群品,诸儒称之为大手笔”。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二十五

识得心,山岳沉。握金成土,握土成金。

脚后脚前,见成行货。少室峰前,交点不过。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九十四

有祖以来,递相欺诳。两两三三,隔靴抓痒。

山僧有口未曾开,早已龟毛长数丈。

(0)

自赞

处世昏昏,临事草草。太近实头,人谓古老。

是非到耳,风吹石臼。只有一般,最不恰好。

解骑三脚驴,来往长安道。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二十

老倒慈明为指迷,钓丝绞水出群机。

时人贪看芦花白,不见沙鸥隔岸飞。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八十三

悉达今朝出母胎,无端满目是尘埃。

山僧倾倒西湖水,索性从头洗一回。

(0)

偈六首·其二

辨不辨,昏不昏,打破盆子只论盆。

千里远山烟树,数家沙鸟渔村。

夜深月与湖光浑,天水茫茫绝点痕。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