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江山纳,三间轩阁虚。
直令忧可忘,到此习全除。
嫩草初春破,连林积素馀。
如来全体示,而我亦如如。
万里江山纳,三间轩阁虚。
直令忧可忘,到此习全除。
嫩草初春破,连林积素馀。
如来全体示,而我亦如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天成寺江山一览阁上,俯瞰万里江山的壮丽景色,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首句“万里江山纳”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江山的广阔与壮美,仿佛将整个世界都包容在眼中。“三间轩阁虚”则描绘了阁楼的空旷与静谧,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下来,“直令忧可忘,到此习全除”表达了诗人在此地感受到的宁静与解脱,忧愁与世俗习气仿佛都被洗涤一空,心灵得到了净化。这种超越物质世界的体验,是许多文人墨客追求的精神境界。
“嫩草初春破,连林积素馀”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嫩绿的小草破土而出,树林中残留着冬日的雪迹,生机与静谧并存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更迭,也暗示了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最后,“如来全体示,而我亦如如”借用佛教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领悟,仿佛自己与万物同在,达到了与宇宙和谐共生的状态。这种超越个体的宏大视野,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深刻体验,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