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泥中弃莲子,莫向水上种桃花。
莲子出泥终见藕,桃花随水不还家。
宁向泥中弃莲子,莫向水上种桃花。
莲子出泥终见藕,桃花随水不还家。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棹歌六首(其六)》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诗中的“宁向泥中弃莲子,莫向水上种桃花”两句,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莲子”与“桃花”分别置于“泥中”与“水上”,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环境对事物成长的影响。这里,“莲子”象征着坚韧与坚持,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能孕育出果实——“藕”,寓意着即便面对困难,也应坚守自我,不放弃追求;而“桃花”则代表了轻浮与易逝,一旦随水漂泊,便难以归家,暗喻着轻易改变或追求不切实际的事物,最终可能一无所获。
后两句“莲子出泥终见藕,桃花随水不还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莲子”最终长成“藕”的过程,强调了坚持与努力的价值;而“桃花”随波逐流,无法返回原处,则警示人们要谨慎选择道路,避免陷入不可逆转的境地。整首诗寓言意味浓厚,通过自然界的景象,传达了关于人生选择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杨君我良友,一别经几秋。
不图今日来,相见古润州。
颜色甚憔悴,知子非穷愁。
无奈寸草心,更抱苍生忧。
蔀斋共蔬食,为子一日留。
子才非词藻,立志希前脩。
有如霜涧松,不作春花羞。
向来稍自见,足应明堂求。
我生本迂戆,未老惊白头。
负恩合窜殛,徼倖归林丘。
子幸不弃我,晤言如有投。
感此意不极,翩然愧难酬。
萧萧白日雨,黯黯沧江楼。
行装已戒晓,鸣榔发孤舟。
后会杳难期,岁月如奔流。
迟子崇令德,盟言慰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