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处著幽亭,烟林四望平。
高山千古意,流水七弦情。
偃室犹堪仰,虞风旧有名。
丹青难下手,松竹自传声。
胜处著幽亭,烟林四望平。
高山千古意,流水七弦情。
偃室犹堪仰,虞风旧有名。
丹青难下手,松竹自传声。
这首诗《琴川图》由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描绘了一幅山水与音乐相融合的雅致画面。诗中以“胜处著幽亭”开篇,点明了地点之美,幽静的亭台坐落在烟雾缭绕的山林之中,四周视野开阔,一片宁静平和之景。接下来,“烟林四望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广阔,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高山千古意,流水七弦情”两句,运用了高山与流水的意象,表达了深远的历史感和悠扬的音乐情感。高山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深远,而流水则联想到古琴的七弦,寓意着音乐的流淌与情感的表达。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与艺术的深刻感悟。
“偃室犹堪仰,虞风旧有名”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提到古代的偃师(古代制作乐器的人)和虞舜的音乐传统,暗示了琴艺与文化的传承。偃室作为仰望之地,象征着对古代智慧与艺术的敬仰;虞风则是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赞美,表明琴艺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最后,“丹青难下手,松竹自传声”表达了对绘画难以完全捕捉自然之美的感慨,同时也赞美了松竹自然生长的声音,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音乐、历史与自然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沉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
《殷武》诵罙阻,周鲁歌东征。
圣哲则有然,我何敢留行。
斩牲祀好畤,衅鼓起前旌。
野布鱼丽阵,山鸣铙吹声。
函关何用塞,受降行已城。
路逢故乡人,取书寄东京。
寄言东京友,勉树千载名。
一身未足惜,妻子非无情。
青天不补罅,山色秀可揽。
红树醉秋风,碧峰开菡萏。
崎岖深谷有行人,攀磴扪萝不知险。
倚岩楼阁高复低,时见隔溪云冉冉。
忆昔少壮日,征鞍度居庸。
画笔记行稿,点滴苍翠誇全工。
三十年来重看画,星星两鬓生秋蓬。
今看古画我何数,因画思人今亦古。
但愿升平日,鱼钓山中泉,食耕山下土,归乎归乎盘之阻。
神京望西北,连山郁崔嵬。
百里达关下,两崖忽中开。
林霏递掩映,磴道随萦回。
岂知古燕塞,径以越与台。
夙闻弹琴峡,涧响逾清哀。
行行未及远,秋风涨黄埃。
翠华届榆林,丞相前驱来。
疾还惮迫险,顾瞻复徘徊。
惟天设限蔽,万古何雄哉。
抚迹思往代,键钥每自摧。
皇衢坦荡荡,来往无惊猜。
毡车正联络,怒辄奔春雷。
前趋见行殿,遥峙积雪堆。
腾凌万马驹,暮绕龙虎台。
愚生一何幸,获忝儒臣陪。
凭高未成赋,琐琐嗟微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