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昌平四诗·其一居庸关》
《留昌平四诗·其一居庸关》全文
元 / 吴师道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神京望西北,连山郁崔嵬。

百里达关下,两崖忽中开。

林霏递掩映,磴道随萦回。

岂知古燕塞,径以越与台。

夙闻弹琴峡,涧响逾清哀。

行行未及远,秋风涨黄埃。

翠华届榆林,丞相前驱来。

疾还惮迫险,顾瞻复徘徊。

惟天设限蔽,万古何雄哉。

抚迹思往代,键钥每自摧。

皇衢坦荡荡,来往无惊猜。

毡车正联络,怒辄奔春雷。

前趋见行殿,遥峙积雪堆。

腾凌万马驹,暮绕龙虎台。

愚生一何幸,获忝儒臣陪。

凭高未成赋,琐琐嗟微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居庸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氛围。诗人吴师道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关隘的雄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交融。首句“神京望西北,连山郁崔嵬”便勾勒出居庸关所处的地理环境,群山起伏,气势磅礴。接着,“百里达关下,两崖忽中开”,描绘了关隘的豁然开朗,展现出一种豁达的气势。

“林霏递掩映,磴道随萦回”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关隘内外的自然风光,林木茂盛,山路蜿蜒曲折。接下来,“岂知古燕塞,径以越与台”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历史深处,暗示了居庸关作为古代边防要塞的重要地位。

“夙闻弹琴峡,涧响逾清哀”进一步渲染了关隘周围的自然氛围,弹琴峡的水声似乎带有哀愁,增添了诗作的情感色彩。随后,“行行未及远,秋风涨黄埃”则描绘了行进中的景象,随着秋风的吹拂,黄沙弥漫,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翠华届榆林,丞相前驱来”转而描述了历史人物的活动,翠华代表着帝王的仪仗,榆林则是行进的地点,丞相的前驱则体现了官场的等级秩序。这一段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反映了权力的象征。

“疾还惮迫险,顾瞻复徘徊”则表达了对关隘险峻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决策者的犹豫与思考。接下来,“惟天设限蔽,万古何雄哉”是对居庸关自然与人工结合的赞叹,强调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雄伟。

“抚迹思往代,键钥每自摧”则通过反思历史,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关隘防御设施可能遭受破坏的担忧。最后,“皇衢坦荡荡,来往无惊猜”则描绘了一幅和平繁荣的景象,与开头的壮丽形成对比,展现了时代的变迁。

“毡车正联络,怒辄奔春雷”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车辆的繁忙与速度,仿佛春雷般的轰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前趋见行殿,遥峙积雪堆”则展示了行进中的壮观场景,行殿矗立于积雪之上,显得格外庄严。

“腾凌万马驹,暮绕龙虎台”则通过马匹的奔跑,展现了战场的激烈与英勇,龙虎台则象征着胜利与荣耀。最后,“愚生一何幸,获忝儒臣陪”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够见证如此壮丽景象的庆幸,同时也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儒臣的一员,不足以完全领略其中的深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居庸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美景和历史地位,也蕴含了对时代变迁、个人际遇以及历史反思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吴师道

吴师道
朝代:元   字:正传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生辰:1283—1344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猜你喜欢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六山

功名双鬓雪,心事数重山。

山下人家好,终朝爽气閒。

(0)

夜雨·其二

夜半天公号令催,即时惊起阿香雷。

须知稼穑艰难甚,谁把阴阳燮理来。

不使魃为周地虐,定应龙自葛陂回。

邻家酒熟留连客,聊与愁人共一杯。

(0)

游华山四绝·其三

仙人仙去有仙掌,袖中掷下青芙蓉。

遗与杨羲书一纸,暂留笙鹤驻中峰。

(0)

登晋阳阁

陂陀势尽晋川开,一线汾河掌上来。

斜日西风倚高阁,白乌飞过天门回。

(0)

题船子和尚图二首·其二

夜静风高江水寒,归船空载月团团。

须知钓得金鳞后,只是当时旧钓竿。

(0)

留别李连山三首·其二

萧萧古帝丘,别君从此去。

形往心独留,长绕汀蒲树。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