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召公先到,公归我亦行。
三年如梦尔,一笑可怜生。
野店缘山去,春风并辔轻。
先愁饶水上,话别若为情。
我召公先到,公归我亦行。
三年如梦尔,一笑可怜生。
野店缘山去,春风并辔轻。
先愁饶水上,话别若为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送陈行之寺丞出守南剑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别离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
“我召公先到,公归我亦行。” 这两句直接表明了送别的情境,诗人先是陪伴着朋友至某地,然后当朋友返回时,自己也随之启程。这种安排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显示出诗人对离别的不舍。
“三年如梦尔,一笑可怜生。” 这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慨。在这里,“三载”仅如一梦,表达了时光飞逝、转瞬即逝之意。而“一笑”二字,则含蓄地透露了诗人面对友人的离去时的心境——既有不舍,又带着一丝自嘲和无奈。
“野店缘山去,春风并辔轻。” 这两句是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情感。诗中的“野店”和“缘山去”,勾勒出了一种偏远的自然环境,而“春风并辔轻”则更增添了几分温馨和柔和之意,这里所表现的是一种平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情景。
“先愁饶水上,话别若为情。” 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忧虑和深情。“先愁”表明诗人的担忧是早有预感的,而“饶水上”则可能暗示着送别之地临水,增添了一份凄凉。至于“话别若为情”,则是在强调每一次的告别,都像是在叙述一段珍贵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而又细腻的友谊之情。
君不见自心非断亦非常,普在诸方不入方。
亦复不依前后际,又复非圆非短长。
湛然无生亦无灭,非白非黑非青黄。
虽复念虑知诸法,而实不住念中央。
众生入而无所入,虽取六境无所伤。
智者分明了知此,是故号曰法中王。
自悟知此非知法,因尔智慧等金刚。
不藉外缘资内府,戒定慧品自閒防。
安住普超三昧顶,忆想颠倒永消亡。
觉诸烦恼真如相,称此空名为道场。
为众班宣演常教,如此妙义未曾彰。
行路难,路难微妙甚难行。
若以无知照知法,现前证得本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