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午日》
《端午日》全文
唐 / 殷尧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0)
注释
少年:年轻。
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祈:祈望。
鬓丝:鬓发。
榴:石榴花。
贤愚:圣贤,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湮没:淹没,消失,毁灭。
翻译
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命流逝和岁月更迭的深刻感悟。开篇"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两句,表达了年轻时对节日的热爱与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情感变化和悲哀。

接着"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一句,诗人表明自己并不遵循传统习俗,而是希望通过饮酒和交流来寻求内心的平静。这里的“艾符”可能指的是古代端午节时佩戴或服用的避邪物,如菖蒲、艾草等,象征着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则是形容岁月带来的生理变化——头发渐渐变白,以及岁月的流逝如同照亮眼睛的光芒一般清晰可见。这里诗人用“鬓丝”指代白发,用“榴锦”隐喻年华,通过对比突出了时光易逝。

最后两句"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长河中的个人渺小。诗人感慨万千地指出,无论是贤者还是愚人,在漫长的岁月面前都不过是一瞬间,而那些曾经留下名字的人,多数已经被历史湮没,只有极少数得以流传。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节日感悟、生命更迭和历史无常的深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殷尧藩

殷尧藩
朝代:唐   籍贯:浙江嘉兴   生辰:780—855

殷尧藩(780年—855年),浙江嘉兴人。唐代诗人。唐元和九年(814年)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
猜你喜欢

蝶恋花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堪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0)

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川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霏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0)

摊破浣溪沙

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

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

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0)

木兰花慢.为安总管寿

记凤凰城下,走飞骑、扈龙舟。

正春水生波,头鹅落雪,风偃貂裘。

西南宪司高选,自并汾以去数君侯。

处处随车有雨,行行白简生秋。今年冠盖驻梁州。

民物沸歌讴。看绿水平田,人家烟火,桑柘鸣鸠。

辉辉虎头黄节,道看看、飞下日边头。

尽把中原山色,与君同醉南楼。

(0)

金陵三迁有感

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0)

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