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佳》
《九佳》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霏微暮色锁清斋,久住峰头路不埋。

愧倚晨曦光自满,更嫌晚彩影谁谐。

龙泉暗溜千行石,牛火频烧品字柴。

寒彻始知魂梦隔,何人吟望在天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霏微暮色锁清斋,久住峰头路不埋”,以“霏微”形容轻柔的暮色,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略显朦胧的氛围中。诗人长久驻足于山峰之巅,这里的道路虽久未有人行走,却因自然的洗礼而显得更加幽静与神秘。

颔联“愧倚晨曦光自满,更嫌晚彩影谁谐”,转而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早晨的阳光给予诗人内心的满足感,但同时也对傍晚的景色感到一丝遗憾,似乎在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完美时刻的追求。

颈联“龙泉暗溜千行石,牛火频烧品字柴”,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龙泉的水在石头间悄悄流淌,牛群点燃的火堆排列成品字形,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着生活的简单与和谐。

尾联“寒彻始知魂梦隔,何人吟望在天涯”,诗人通过感受寒冷,意识到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表达了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思考。最后一句“何人吟望在天涯”则以问句的形式,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思。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客中七夕

旅怀初就馆,扫石且高歌。

今夕果何夕,树间露气多。

短墙临古岸,曲径覆长罗。

自笑同牛女,年年一渡河。

(0)

前有一樽酒行

前有一尊酒,后无千岁忧。

何用求神仙,神仙恒此求。

神仙寿我我寿宾,坐中饮客皆千春。

阴阳日日好日辰,大门有斗车有轮。

宜尔子孙无夭贫,所在上位皆仁人。

(0)

自板桥过雷峰书所见

欲作山中寂寞游,出门无数在双眸。

纸旂惊雀闲禾稚,竹壁防鱼断涧流。

蛙鼓争鸣春雨后,蠛春如织晚风头。

策牛荷蓧归人急,树杪炊烟暝未收。

(0)

放歌行

吾闻昆崙之山高通天,天柱折后岂复然。

我欲叩帝阍,何不穷日继月陟其巅。

乃复拉酒星,携太白,与之大醉河汉边。

然后乘槎归海上,胡自郁郁年复年。

沧田不久留,人生徒尔忧。

君不见秦皇汉帝如行客,关陇之间多山丘。

吾不知天为高,地为厚,生而肥,死而瘦。

床头一杯酒,朝朝暮暮在吾手。

若使海水能醉人,日与冯夷结良友。

(0)

庚寅春兴·其一

山下茅庐一径通,鹿门高隐似庞公。

欲医俗病书为药,要破愁城酒有功。

向暖荼蘼迎旭日,窥帘乳燕舞轻风。

南薰再过天中节,应见城边荔子红。

(0)

送黄学师之崖州

珠崖今复见苏湖,五指排空接帝都。

琼海宗风归叔度,岭南文学羡番禺。

一盘苜蓿留青署,十载寒毡割郡符。

此去莫嫌方外僻,天涯有路到天衢。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