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公著脚五峰前,树石苍浮滴翠涎。
因指何年飞到此,曾栖中竺悟来禅。
一猿可验为灵鹫,万古无言有冷泉。
今日共知遗迹胜,隐名却有许由传。
理公著脚五峰前,树石苍浮滴翠涎。
因指何年飞到此,曾栖中竺悟来禅。
一猿可验为灵鹫,万古无言有冷泉。
今日共知遗迹胜,隐名却有许由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所作的《飞来峰》,描绘了飞来峰的奇特景象和历史底蕴。首句“理公著脚五峰前”点出理学家在此驻足,暗示飞来峰与佛教文化有所关联。接下来的“树石苍浮滴翠涎”形象地描绘了峰上的树木和岩石,仿佛翠绿的汁液在流淌,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因指何年飞到此”引出飞来峰的来历之谜,诗人询问其何时飞来,寓含着对自然奇观的惊叹和对历史的追溯。紧接着,“曾栖中竺悟来禅”提及飞来峰可能曾是僧人修行之地,与禅宗思想相契合,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猿可验为灵鹫”运用比喻,猿猴的存在象征着飞来峰的灵性,如同灵鹫一般超凡脱俗。而“万古无言有冷泉”则强调了山中的静寂和冷泉的永恒,进一步渲染了飞来峰的神秘与宁静。
最后两句“今日共知遗迹胜,隐名却有许由传”总结全诗,指出飞来峰作为历史遗迹的价值,尽管名字不显赫,但因其故事和传说,如许由的典故,反而增添了其独特的魅力。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飞来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展现了诗人对古迹的敬仰和对自然的赞美。
门前如市不入耳,忘言隐几心如水。
纷华时逐长安儿,清爽何似毛锥子。
我虽事业未如人,天公不等吾弗嗔。
独步高山寻兀室,默坐烧香已悟真。
世事缤纷俱谢绝,叩角自歌愚且拙。
谁暇投书追贾谊,更忧铜弊杂铅铁。
两肩山耸梅花瘦,戒饮心斋要独清。
学得晋人文更古,写如唐帖草尤精。
青衫命欠生前贵,白发诗香死后名。
魂共灵华应不散,随仙诏到五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