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夕灯下观舞二首·其二》
《元夕灯下观舞二首·其二》全文
明 / 皇甫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万斛玑丝巧织成,银花点点弄春情。

玉容翻向光中立,何似仙姝隔水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在灯火辉煌之下观赏舞蹈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美感。

首句“万斛玑丝巧织成”,以“万斛玑丝”比喻无数细小而精美的装饰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精致而华美的景象。这里的“玑丝”不仅指实际的装饰材料,也象征着舞蹈表演者们细腻的技艺与精心的准备,通过她们的舞动,将这万千丝线般的情感与技艺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接着,“银花点点弄春情”一句,运用了“银花”的意象,既指真实的银色花朵,也暗喻舞蹈中的灯光效果,如同点点银花在空中绽放,为整个场景增添了灵动与生机。同时,“弄春情”则表达了这种光影与舞蹈的互动,仿佛在春天里轻轻摇曳,传递着温暖与喜悦的情绪。

“玉容翻向光中立”描绘了舞者的形象,她们如同玉石一般纯净无瑕,站在光亮之中,姿态优雅,仿佛与周围的灯光融为一体,更加凸显出她们的美丽与高贵。这一句通过对比“玉容”与“光中立”,强调了舞者在灯光下的独特魅力,以及她们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美感。

最后一句“何似仙姝隔水晶”将舞者比作隔着水晶的仙女,暗示她们的美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呈现,更有着超凡脱俗、飘渺梦幻的特质。这种比喻不仅赞美了舞者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她们艺术表现力的高度评价,认为她们的表演如同仙境中的仙女一般,令人向往与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舞蹈表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细腻情感与高雅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的夜晚,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

作者介绍
皇甫汸

皇甫汸
朝代:明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猜你喜欢

咏史·其一

冥冥商岭叟,晔晔紫云芝。

本为留侯出,翻令汉祖知。

羽仪聊可挹,矰缴竟安施。

回首故山寂,功成自此辞。

(0)

官舍十咏·其十

疏钟惊晓梦,底事颇关心。

愁见鸦鸣树,怕闻杵击砧。

临池常冻冷,镊鬓久霜侵。

何日鳌山里,眠云抱膝吟。

(0)

甄邦圣为兄鸣冤世所同义反坐十年神人共愤既而得释天心见矣廿馀年来家道徐徐而起莫非天祐岁丁丑正月邦圣病笃梦一神披发抚圣背曰义士也为兄报仇赐汝一纪之寿觉而渐愈始知玄帝所赐也岂非天哉足以传矣诗以纪之·其七

星临户动楼台炯,雨润兰芳梅杏肥。

假使习池能醉客,不妨山简倒载归。

(0)

甄邦圣为兄鸣冤世所同义反坐十年神人共愤既而得释天心见矣廿馀年来家道徐徐而起莫非天祐岁丁丑正月邦圣病笃梦一神披发抚圣背曰义士也为兄报仇赐汝一纪之寿觉而渐愈始知玄帝所赐也岂非天哉足以传矣诗以纪之·其四

国不同居只自怜,幸逢雾散睹青天。

天心七日应旋复,小往大来不纪年。

(0)

偕冯茂才八人重游碧云岛

西郭峰高俨画图,青莲石壁倚虚无。

龙归云锦泉中出,雨过风涛树杪呼。

九节昔曾餐紫洞,八公今复对芳湖。

振衣更挹天浆去,恐触烟霞片片孤。

(0)

赠郑念惺北上廷试

不少攀龙客,谁称倚马才。

鹧鸪闻郑谷,骐骥上燕台。

策自临轩问,疏从保泰裁。

南恩奎壁灿,视草待君开。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