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斛玑丝巧织成,银花点点弄春情。
玉容翻向光中立,何似仙姝隔水晶。
万斛玑丝巧织成,银花点点弄春情。
玉容翻向光中立,何似仙姝隔水晶。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佳节在灯火辉煌之下观赏舞蹈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美感。
首句“万斛玑丝巧织成”,以“万斛玑丝”比喻无数细小而精美的装饰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精致而华美的景象。这里的“玑丝”不仅指实际的装饰材料,也象征着舞蹈表演者们细腻的技艺与精心的准备,通过她们的舞动,将这万千丝线般的情感与技艺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接着,“银花点点弄春情”一句,运用了“银花”的意象,既指真实的银色花朵,也暗喻舞蹈中的灯光效果,如同点点银花在空中绽放,为整个场景增添了灵动与生机。同时,“弄春情”则表达了这种光影与舞蹈的互动,仿佛在春天里轻轻摇曳,传递着温暖与喜悦的情绪。
“玉容翻向光中立”描绘了舞者的形象,她们如同玉石一般纯净无瑕,站在光亮之中,姿态优雅,仿佛与周围的灯光融为一体,更加凸显出她们的美丽与高贵。这一句通过对比“玉容”与“光中立”,强调了舞者在灯光下的独特魅力,以及她们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美感。
最后一句“何似仙姝隔水晶”将舞者比作隔着水晶的仙女,暗示她们的美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呈现,更有着超凡脱俗、飘渺梦幻的特质。这种比喻不仅赞美了舞者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她们艺术表现力的高度评价,认为她们的表演如同仙境中的仙女一般,令人向往与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舞蹈表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细腻情感与高雅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的夜晚,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
星临户动楼台炯,雨润兰芳梅杏肥。
假使习池能醉客,不妨山简倒载归。
国不同居只自怜,幸逢雾散睹青天。
天心七日应旋复,小往大来不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