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发句米奉议见示与诸公唱和北山壮观佳篇因索鄙制老病久弃笔砚勉强口占小子次韵奉酬》
《发句米奉议见示与诸公唱和北山壮观佳篇因索鄙制老病久弃笔砚勉强口占小子次韵奉酬》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冈陵起阜崇,花木露夭浓。

襟带湘泯水,屏围晋楚峰。

地全居爽垲,人不厌迎逢。

彷佛观平远,分毫见栝松。

(0)
注释
冈陵:山冈。
阜崇:高大。
花木:花草树木。
夭浓:繁茂鲜艳。
襟带:环绕连接。
湘泯水:湘江和泯水。
屏围:护卫。
晋楚峰:晋楚交界处的山峰。
地全:整个地方。
居爽垲:地势开阔清爽。
厌迎逢:厌倦了迎接。
彷佛:仿佛。
观:眺望。
平远:平坦辽阔。
分毫:细微。
见:看见。
栝松:一种常绿乔木。
翻译
山冈起伏高大,花草树木繁茂鲜艳。
江河襟带湘泯,山峰如屏护卫着晋楚之地。
此地地势开阔清爽,人们乐于迎接往来。
远眺景色平坦辽阔,连细微的栝松都能看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画卷。开篇“冈陵起阜崇,花木露夭浓”两句,以宏伟的语言勾勒出山峦层叠、郁郁葱葱的景象。山势雄伟,花木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繁茂。

“襟带湘泯水,屏围晋楚峰”两句,则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诗人以湘江、泯水为襟带,将山峦比作古代的屏障,既映射出山势的磅礴,又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地全居爽垲,人不厌迎逢”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赞美之情。这里的“地全”指的是山地的完整与美好,而“人不厌迎逢”则显示了人们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向往。

最后,“彷佛观平远,分毫见栝松”两句,通过诗人的观察,将目光拉远至极目所及之处,只见到微小的松针。这不仅是视觉上的细致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热爱,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送张肃之归山阴

青溪明月碧梧林,一片秋光荡远岑。

正好邀欢歌子夜,不堪雪棹入山阴。

(0)

黄鹤楼

落日江流带女墙,飞楼百尺俯苍茫。

筵前却怪当年事,鹦鹉何缘到楚乡。

(0)

题张子正春雨鸣鸠图

自解呼名绣领齐,梨云竹雨暗寒溪。

东风却忆江南北,桑柘村深处处啼。

(0)

归舟杂咏

溪云黯黯覆溪潭,云罅疏星见两三。

半夜不知何处雨,遥看飞电闪淮南。

(0)

赠琴士

有客夜半来山中,横琴坐石弹松风。

松风曲罢抱琴去,落月一声天外鸿。

(0)

送赵万举守淮安

闻道淮阴郡,舆图属上游。

云连江国曙,地接海门秋。

诗简中朝彦,遥分南顾忧。

青山迎列戟,芳草待扁舟。

楚甸歌新牧,琅邪识故侯。

津桥通晚泊,膏壤课春畴。

树色依官舍,潮声入驿楼。

知君富登览,吟兴满沧洲。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