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孤怀尽日安,心期不负旧儒冠。
余粮为黍常充腹,敝絮成襦亦耐寒。
病懒自知生计拙,心闲转觉世途宽。
家庭事事堪随分,不向人间觅新欢。
潇洒孤怀尽日安,心期不负旧儒冠。
余粮为黍常充腹,敝絮成襦亦耐寒。
病懒自知生计拙,心闲转觉世途宽。
家庭事事堪随分,不向人间觅新欢。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淡泊名利、内心宁静的文人形象。诗人以“潇洒孤怀尽日安”开篇,展现其超然物外的心境,不为世俗所累,每日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接着,“心期不负旧儒冠”一句,表明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即使在物质生活简朴的情况下,也未曾忘记自己的文化使命。
“余粮为黍常充腹,敝絮成襦亦耐寒”两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以剩余的粮食充饥,以破旧的衣物御寒,展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自足。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漠,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富足。
“病懒自知生计拙,心闲转觉世途宽”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即使身体欠佳,生活显得有些艰难,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使他感到世界变得更加开阔。这里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最后,“家庭事事堪随分,不向人间觅新欢”总结了诗人的生活哲学。他认为,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去认真对待,不需要刻意寻找新的乐趣来填补生活。这种观点强调了对现有生活的珍惜与满足,以及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生活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落木萧萧夜过从,青灯明灭照芙蓉。
櫜鞬骤觉中原尽,旗鼓俄惊上国逢。
雾拥双龙悬碣石,风驰驷马到临邛。
他时广乐钧天奏,莫忘斋头旧雨浓。
急管繁弦兴入云,新歌妙舞送斜曛。
花间乍别鸳鸾序,竹里重呼鹳鹤群。
飞盖陈思元结客,抽毫王粲旧从军。
无论夙昔司空佩,永夜双龙合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