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从俗为,日与所学戾。
茫茫坐三复,心面自相愧。
守道恶从人,取俗患高世。
谁令二者异,不得一吾致。
扰扰从俗为,日与所学戾。
茫茫坐三复,心面自相愧。
守道恶从人,取俗患高世。
谁令二者异,不得一吾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中夜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内心世界和对世俗纷争的反思与批判。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
“扰扰从俗为,日与所学戾。”这里诗人用“扰扰”来形容那些平庸且不停歇的世间纷争与琐事,它们如同一道不断重复的风波,将个人的生活和追求搅扰得无法宁静。诗人感慨于自己每日都在这些俗世之争中挣扎,自己的学问(即内心所崇尚的真理、知识)与此相悖逆,难以施展。
“茫茫坐三复,心面自相愧。”诗人在茫茫的大自然中静坐反思,每一次深呼吸都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清晰。这样的宁静之境,让诗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为和选择,不禁感到羞愧。这里“三复”可能是指时间的长短,也可能隐喻着反复思考的过程。
“守道恶从人,取俗患高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深刻见解。他认为坚守正道的人会被世人所不喜,而那些追逐世俗功利者却往往得到世人的推崇。这里的“高世”可能指的是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或是世人的评价标准。
“谁令二者异,不得一吾致。”诗人在问,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产生差异?他自问自答,无法达到自己内心所追求的和谐统一,这份挣扎让他感到无比痛苦。
王令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个人理想与世俗现实之间冲突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于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和解的渴望。他的诗句简洁有力,反映出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人苦不知足,贪欲浩无穷。
豹胎日餍饫,萍齑却时供。
饮豚以人乳,万乘亦改容。
方其未遇时,鹅䏑动英雄。
哀哉王相国,计堕饭后钟。
所以贤达士,一视约与丰。
我亦蹭蹬者,羁游半生中。
木槃饱藜苋,美与玉食同。
口腹嗟几何,曾是役我躬。
放箸一笑粲,赋诗晓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