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山高在西极,下视九州皆历历。
自从积雪雪未消,万古寒冰坚比石。
五丁力士移不来,画师忽遣秋毫开。
南州溽暑昼方永,展此清景何快哉。
君不闻齧毡使者去已久,鲜能知味令心哀。
雪山山高在西极,下视九州皆历历。
自从积雪雪未消,万古寒冰坚比石。
五丁力士移不来,画师忽遣秋毫开。
南州溽暑昼方永,展此清景何快哉。
君不闻齧毡使者去已久,鲜能知味令心哀。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解缙所作,名为《西川四景(其三)雪山天下高》。诗中描绘了雪山的壮丽景象,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首句“雪山山高在西极”,以“雪山”作为主题,点明其地理位置之偏远,同时强调其高度之惊人。接着,“下视九州皆历历”,通过对比手法,将雪山的高耸与广阔的九州大地相对照,突显出雪山的雄伟壮观。接下来的“自从积雪雪未消,万古寒冰坚比石”,进一步描绘了雪山的寒冷与永恒,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静谧与庄严。
“五丁力士移不来,画师忽遣秋毫开”,这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与艺术创作的比喻,表达了雪山难以触及的神秘与不可征服的力量,同时也暗示了艺术能够超越现实,创造出令人向往的景象。最后,“南州溽暑昼方永,展此清景何快哉”,诗人通过对比南州的炎热与雪山的清凉,表达了对雪山美景的喜爱与赞叹,同时也抒发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雪山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现实与理想的交融之美。
闻说江陵府,云沙静眇然。
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
水有远湖树,人今何处船。
青山各在眼,却望峡中天。
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
纱灯耿晨焰,释子安禅居。
林叶脱红影,竹烟含绮疏。
星珠错落耀,月宇参差虚。
顾眺匪恣适,旷襟怀卷舒。
江海淼清荡,丘陵何所如。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茅岭感仙客,萧园成古墟。
移步下碧峰,涉涧更踌躇。
乌噪啄秋果,翠惊衔素鱼。
回塘彩鹢来,落景标林箊。
漾漾棹翻月,萧萧风袭裾。
劳歌起旧思,戚叹竟难摅。
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闾。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
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
扫厓去落叶,席月开清樽。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
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
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
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
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