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
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
扫厓去落叶,席月开清樽。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
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
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
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
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
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
扫厓去落叶,席月开清樽。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
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
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
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
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游历和心灵的洗礼。开篇“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两句,通过对历史遗迹的参观,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风流韵事的向往与怀念。“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进一步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静谧与孤独。接下来的“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则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频繁的探访。
“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两句,通过对雪中山川与野兽叫声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宁静幽深的画面。诗人在这里寻找到了心灵的安顿和精神的寄托。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表明了诗人的文学素养和对前贤的敬仰。而“扫厓去落叶,席月开清樽”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享受孤独时光的写照。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描绘了溪流在建筑旁边潺潺而过的景象,而“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则是对一处清泉之地的美好描述,同时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净化。
最后,“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喜悦与宁静,以及对喧嚣尘世的超脱。而“别后经此地, 为余谢兰荪”则是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所作的预感和留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