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
纱灯耿晨焰,释子安禅居。
林叶脱红影,竹烟含绮疏。
星珠错落耀,月宇参差虚。
顾眺匪恣适,旷襟怀卷舒。
江海淼清荡,丘陵何所如。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茅岭感仙客,萧园成古墟。
移步下碧峰,涉涧更踌躇。
乌噪啄秋果,翠惊衔素鱼。
回塘彩鹢来,落景标林箊。
漾漾棹翻月,萧萧风袭裾。
劳歌起旧思,戚叹竟难摅。
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闾。
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
纱灯耿晨焰,释子安禅居。
林叶脱红影,竹烟含绮疏。
星珠错落耀,月宇参差虚。
顾眺匪恣适,旷襟怀卷舒。
江海淼清荡,丘陵何所如。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茅岭感仙客,萧园成古墟。
移步下碧峰,涉涧更踌躇。
乌噪啄秋果,翠惊衔素鱼。
回塘彩鹢来,落景标林箊。
漾漾棹翻月,萧萧风袭裾。
劳歌起旧思,戚叹竟难摅。
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秋天游览栖霞寺峰的景象和心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禅意和超脱尘世的追求。
"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开篇便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寺庙晨景图,香气与烟火交织,法堂内外都是一派清净之境。紧接着的"纱灯耿晨焰,释子安禅居"则透露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晨光中点燃的灯火象征着智慧的启迪。
"林叶脱红影,竹烟含绮疏"中,秋天的树叶开始变色,而竹子间弥漫着淡淡的云雾,这些都是自然界转换季节时的美丽景致。诗人似乎在这些自然景象中寻找到了超然物外的心境。
接下来的"星珠错落耀,月宇参差虚"则是对夜晚星空和月亮的描绘,天体的辉煌与无尽的空间给予人以深远的思考。诗中的"顾眺匪恣适,旷襟怀卷舒"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这般景象时内心的喜悦和放松。
"江海淼清荡,丘陵何所如"一句则是对广阔江海与连绵山陵的一种比喻,询问着自己应该向往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紧接着的"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中,诗人似乎在寻找生命中的真谛,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功名。
"茅岭感仙客,萧园成古墟"一句则是对远古遗迹的感慨,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之境界的一种向往。诗中的"移步下碧峰,涉涧更踌躇"描写了诗人在山水之间徘徊不息的心情。
接下来的"乌噪啄秋果,翠惊衔素鱼"则是对自然界中生物活动的细腻描绘,而"回塘彩鹢来,落景标林箊"则是在表现诗人对于美好景色难以忘怀的情感。
最后的"漾漾棹翻月,萧萧风袭裾"表达了夜晚在山中行走时,对月光和微风的体验。"劳歌起旧思,戚叹竟难摅"则是诗人内心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不舍。而"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闾"则是在表达对那些共同旅行过的朋友的怀念,以及自己已然变得孤独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位行者在秋天登山探幽时所作,其内容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禅意和生命意义的深切感悟。
桃花染破南山青,汉江此时春水生。
客舟相语人夜起,劲橹乱江群雁声。
之君飘泊动归思,告我举装千里行。
闳材壮思风雨发,绿鬓少年冰雪清。
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精微自得有天质,操行秀出存乡评。
嗟从薄禄困流滞,能诱鄙俗销纷争。
弦歌躬劝士强学,田里堵安人力耕。
嗟予据桉但画诺,遇事缩手方蒙成。
虽知璞玉难强献,欲挂尘榻空含情。
岁寒不变乃知确,物理先否终当亨。
维舟且尽今夕语,明日帆随白鸟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