灏气才中兔魄圆,众躔韬彩独娟娟。
魏宫乌绕空枝上,汉苑桐凋露井前。
金液万重涵渤海,玉沙千里对江边。
遥知此夕多情思,三级萧台枕碧涟。
灏气才中兔魄圆,众躔韬彩独娟娟。
魏宫乌绕空枝上,汉苑桐凋露井前。
金液万重涵渤海,玉沙千里对江边。
遥知此夕多情思,三级萧台枕碧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中秋》,通过对月圆之夜的描绘,展现出浓厚的中秋佳节氛围。首句“灏气才中兔魄圆”,形象地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如同兔魄般圆满,充满清辉。接下来的“众躔韬彩独娟娟”则写出了月亮在群星环绕中格外皎洁,犹如一位娴静的美人。
“魏宫乌绕空枝上,汉苑桐凋露井前”两句,通过想象魏宫乌鸦栖息在月夜的树枝上,以及汉苑梧桐在露水打湿的井边凋零,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意境,暗示着月夜下的孤独与怀旧之情。
“金液万重涵渤海,玉沙千里对江边”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月光比作金色液体,照耀着广阔的渤海,又映照在千里之外的江边,展现了月色的广阔无垠。
最后,“遥知此夕多情思,三级萧台枕碧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设想他们在中秋之夜也会有同样的情感,寄托在那三级萧台(可能指古代的某处建筑)上,伴随着碧绿的池水,思绪万千。
整体来看,黄庭坚的这首《中秋》以月为线索,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独特感受和深深的情感寄托。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捲绕飞梁。
行人皆踯躅,栖鸟起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
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清明时节好烟光,英杰高吟兴味长。
捧日即应还禁卫,当春何惜醉朐阳。
千山过雨难藏翠,百卉临风不藉香。
却是旅人悽屑甚,夜来魂梦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