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孤绝补陀岩,有一众生圆正觉。
八万四千清净眼,见尘劳中华藏海。
八万四千母陀臂,接引有情到彼岸。
涅槃生死不二见,是则名为施无畏。
八风吹播老病死,无一众生得安稳。
心华照了十方空,即见观世音慈眼。
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
海岸孤绝补陀岩,有一众生圆正觉。
八万四千清净眼,见尘劳中华藏海。
八万四千母陀臂,接引有情到彼岸。
涅槃生死不二见,是则名为施无畏。
八风吹播老病死,无一众生得安稳。
心华照了十方空,即见观世音慈眼。
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观世音赞》系列中的第一首,以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和慈悲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中大慈大悲精神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诗中通过描绘海岸边的补陀岩和观世音的象征意象,表达了观音菩萨的智慧与救赎力量。
"海岸孤绝补陀岩",以孤岩象征观音的独立与崇高,身处寂静之地,却能普度众生。"有一众生圆正觉",暗示观世音的觉悟不仅为自己,更为了引导众生走向正道。"八万四千清净眼",运用夸张手法,形容观音洞察世间苦难的无所不见。"见尘劳中华藏海",形象地描绘出观音对世间苦厄的深刻理解。
"八万四千母陀臂",比喻观音的慈爱如母亲般温暖,接引众生脱离轮回。"涅槃生死不二见",强调观世音超越生死的智慧,无所畏惧。"八风吹播老病死",暗指世间种种烦恼,无人能免于生死之苦。"心华照了十方空",象征观音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众生的心灵世界。
最后两句"即见观世音慈眼",直接表达见到观音慈眼的境界,而"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则是说,真正的看见观世音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平凡生活中体验到她的慈悲。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黄庭坚在禅宗影响下的诗歌风格,赞美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寻找解脱和希望。